頭腦要冷靜一點,眼睛要擦亮一些。
![](https://img.jasve.com/2025-1/5567e11a7af1a81d187aeabcfc192a5c.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ae3db2ce79e4bfe5aac36fb6726f8275.webp)
剛剛過去的2024年,有網友拿自己的理財踩坑經驗開起了玩笑——年初買股票,一路跌到最低點,扛不住了,選擇割肉進入債市,享受穩穩的幸福,沒想到牛市來後,債市大跌,趕緊再次割肉殺入股市,結果牛市行情再次放緩……
面對2025年,先不說賺錢,有哪些理財的坑,是我們可以避免的?
第一坑:股市追高入場
2024,你身邊有新朋友進股市了嗎?是在「924行情」之後買入,國慶後遇到震蕩就套牢的嗎?這是2024年教給我們的第一節課——不要「追高入場」。
去年9月24日9點,在A股開盤前,國新辦舉行新聞釋出會,當天推出一系列超預期政策組合拳,降準、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等等……
市場熱情被迅速點燃,上證指數大漲4.15%,創業板指漲5.54%。從那天起,A股經歷了連續5個交易日的大漲,在隨後的幾天裏,我們見證了非常多個歷史,這波行情也被稱為「924行情」。
9月26日,上證指數重回3000點,9月30日突破3300點。有券商表示,國慶期間開戶申請量、咨詢量激增,主力軍是80後、90後,還有不少00後的身影。10月8日,國慶假期後的首個交易日,滬深兩市開盤即上漲超10%,當天上證指數收漲4.59%,躍上近52周最高點3674.40點。
雖說當時不少機構都發出提醒,不要盲目追漲,更不要拿儲蓄存款、甚至是透過灰色借貸來參與瘋狂行情的博弈。但在高漲的市場熱情下,另一句話顯然更符合人們的心理——踏空比虧錢更讓人難受。
於是,入場的人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今年9月新開戶數量達到182.2萬戶,環比大增83.2%,同比增長36.82%。10月個人新開股票賬戶共計684.05萬戶,不僅創下年內單月新開戶數量的最高值,同時打破了2021年3月新開410.41萬戶的紀錄,創下近四年來的新高。
成交額也持續放量。根據東興證券非銀研報數據,10月日均成交額超2萬億元,與前兩月相比大幅提升。
然而市場本身就是起伏的,沒過多久,A股在經歷井噴式行情之後開始震蕩回呼。10月9日,A股大幅回呼,三大指數紛紛收跌。10月11日,滬指尾盤一度跌超3%,失守3200點。滬深兩市全天成交1.57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驟降超過5700億元。
新手哪裏見過這種陣仗,要麽套牢躺平,要麽割肉結束。於是,高點買入,低點不玩,學費就這樣交出去了。
這就是要要避的第一個坑,保持冷靜,不要追漲殺跌。2025年如果再次出現這樣的閃電行情,千萬別急著追高入場。
畢竟,有很多老股民曾感慨,牛市散戶更容易虧錢。
第二坑:債市一跌就跑
提到股,就不得不提債。924行情的時候,許多人發現,自己投資的債券產品一下就跌了,並且跌得很快。
市場規律確實是這樣。想必很多人都聽過「股債蹺蹺板」,意思是當股市走牛的時候,市場資金會在股債之間進行切換,相對應的債市就會走熊,反之亦然。
我們都知道,市場利率的變化對債券基金的表現有反向影響。當市場利率下降時,債券價格上升,相關產品的凈值也會增加。而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通常會下跌,導致相關產品的凈值減少。
根據財政部數據,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9月25日為2.04%,僅用4天時間,就上漲了21個bp。而上一次下行21個bp則用了一個月。所以,一些投資者的體感確實是「漲得慢、跌得快」。
在行情發展不符合心理預期之後,一批人就想贖回了。盡管當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會建議投資者長期持有相關產品或者加大投資力度。「因為有票息保護,隨著時間的推移,票息部份有望逐步修復短期市場波動引致的損失,所以一般建議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繼續持有。」
但是,市場上還是迎來了一批「贖回潮」。僅10月8日,全市場固收類產品贖回規模約5000億元。其中,全市場債基贖回約2000億元。對投資者來說,此時贖回,「浮虧」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虧損。
時間來到現在,沒有急著出手的人,現在怎樣了呢?事實上,截至目前,債券基本上已經收回了924行情帶來的收益率波動,債基再次企穩。
如果把視線拉長看一整年的債市情況,業內人士會把2024稱為「債牛」。
![](https://img.jasve.com/2025-1/38b713a0d49c6cad2d609d712b3aaecf.webp)
10年期國債利率走勢。圖源:招商證券
從招商證券的這張圖中,也可以發現10年國債收益率從2024年初的2.56%一路大幅下行至1.70%左右,多次突破歷史新低,債券價格持續走高。
而從歷史經驗看,拉長時間線,每隔兩三年,債券基金會出現收益率相對較大的動蕩。但經過1至10個月的盤整,波動形成的「坑」都會被填掉,基本可以回到盈利狀態。本次也不例外。
所以2025年,要避的第二個坑,就是即便債券基金等理財產品出現下行,也不要一跌就跑,要穩住看長期。
第三坑:一聽賺錢就上
最後再說說「暴雷」。2024年最大的雷當屬海銀財富,在利率下行時,海銀財富卻能將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做到超8%。高收益吸引來了眾多投資者,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規模兌付危機,涉及700億元的「資金池」。
從中值系到海銀財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虛擬貨幣騙局、虛假原始股、非法集資,都需要每一個理財者擦亮眼睛。
聽到所謂的內部專案、高收益、低風險、穩賺不賠、高息保本,就要警惕了。聽到自媒體那些所謂的「理財大師」「炒股大師」,也要警惕。以一些小利誘你入局,後面他賺的錢,就是你交的學費。
所以2025年要避的第三個坑,就是不要一味追求沒有風險的「高收益」。一定要選擇正規、合法的投資平台。如果要投資一些預期收益率較高的私募產品,一定要頭腦冷靜一點,眼睛擦亮一些,真正了解它背後的底層邏輯——底層資產是什麽?如何盈利?風險程度如何?風險如何控制?
畢竟,餅是人家畫的,錢可是自己的。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