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反詐公開信留異地報警電話,烏龍背後是形式主義|新京報快評

2024-11-18社會
這些做法都暴露出相關方面存在一種應付了事的態度。
▲資料圖:某地誌願者在打包盒上張貼反詐騙貼紙,透過這種方式擴大宣傳的範圍和效果。圖/新華社
文| 蘇士儀
據新黃河客戶端報道,11月17日,有網友爆料,在全國的警務反詐宣傳中,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公安局照搬其他地方公安釋出的原文,不料留聯系電話時,意外連別人家的電話號碼也照搬上去,造成烏龍,引發廣泛關註與討論。
透過網友提供的頁面截圖可以發現,該訊息系「襄汾縣公安局致網約車、順風車、貨拉拉司機及閃送、跑腿等從業者的反詐公開信」。但在文章結尾處的一處報警電話及相關內容,卻與哈爾濱此前釋出的一份反詐公開信一樣。
一份面向公眾釋出的反詐公開信,卻連最基礎的資訊都有照搬照抄嫌疑,如報警電話這類關鍵資訊竟然也照抄不誤,這種連最基本的要求都沒有做到的公開信,何談反詐宣傳?
都知道,反詐是一件相當嚴肅且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當前,這項工作的成效涉及公眾的合法財產能否得到及時守護。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公安機關重拳出擊,不僅為公眾及時挽回了損失,也讓全民反詐意識逐步得到了提升。這樣的效果顯然是基於各方的長期努力。
然而,隨著相關工作的深入開展以及常態化,個別地方在日常工作中也開始出現形式主義甚至消極應對的現象。此番,襄汾縣相關方面照搬哈爾濱公布的報警電話及相關內容的做法,即是這樣的典型案例。這樣的工作作風讓本是好事的反詐工作淪為空談。
事實上,抄檔、抄標語等照搬事件並非首次發生。新華社2017年的一篇報道就顯示,當年,在陜西、河南等地基層在宣傳標語中就出現過異地地名;彼時的環保部當年釋出的一份通報也顯示,某地編制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照搬照抄其他地區預案,正式印發的檔中甚至還出現其他區縣地名單位。
諸如此類照搬照抄的現象當時引起了廣泛關註,不少地方也下了力氣進行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從此番的反詐公開信照搬事件可以看出,這樣的情況依舊存在。
回到此事去看,在反詐工作中,高密度的資訊公開和全民反詐意識的提升,是開展相關工作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相關內容的釋出一定要嚴謹。尤其是面向特定公眾的公開信,更該細致一些。
試想,如果公眾在求助的過程中打了異地的反詐報警電話,不僅不能為其解決問題,反而極容易占據異地的報警資源。而且,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溝通成本,足以令求助人降低對當地相關方面的信任,實在是不該發生。
撰稿 / 蘇士儀(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