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2025年新退休規定:60歲提前退與63歲按點退,養老金差額是多少?

2024-11-18社會

在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下,作為全國近1.42億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主要收入來源,養老金待遇不僅是其保障晚年生活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是實作老有所養的基本前提。

通常來講,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則經濟保障能力越強,越有助於退休人員提升生活質素和實作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反之,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越低,則經濟保障能力越弱,非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無從談起,甚至還可能會遭遇生活窘迫、退而不休等經濟層面的養老難題。

從這個角度而言,全國近3.8億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企事業單位人員均應當遵循「多繳多得、長繳長得、晚退多得」的待遇計發原則和激勵機制來努力提高自身退休之後的基本養老金水平,以更好的保障晚年生活。同時,在此基礎上努力實作老有所養和老有所依。

現行職工退休制度

現階段,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體制外企業人員共同實行由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且,根據政策要求,企事業單位參保職工若想要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以正常退休為前提,需同時滿足最低繳費年限和法定退休年齡2個前提條件。

①最低繳費年限:目前,國家明確規定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

②法定退休年齡:目前,男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60周歲;女職工退休年齡為55/50周歲。

也就是說,以正常退休為基準(病退、提前退休等特殊情形除外),企事業單位參保職工的累計繳費年限需至少滿15年,且同時達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才能依法、依規辦理退休手續,並自退休手續完成辦理之後的次月起,由社保經辦機構按月計發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基本養老金,如何計發?

按照現行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通常又可以分為有無視同繳費年限2種情況:

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建立個人繳費制度之後進行參保登記,且累計繳費滿15年的退休人員,其基本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2部份組成,即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者分別對應的待遇計發公式參考如下:

基礎養老金=參保職工退休時所處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薪金/當年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計發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累計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職工退休時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儲存額÷退休年齡所對應的計發月數

②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建立個人繳費制度之前參加工作,且透過人社部門認定享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根據政策規定,除了計發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這2項待遇之外,還會依照其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計發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職工退休時所處省份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薪金/當年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計發基數×本人視同繳費年限×視同平均繳費指數×過渡系數

也就是說,退休人員所享受的基本養老金實際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與過渡性養老金(若有)3個部份組成,即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為什麽要推動「延遲退休改革」?

在介紹完現行職工退休制度和基本養老金待遇的計發辦法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下為什麽要推動延遲退休改革,或者說職工退休年齡和最低繳費年限調整的政策背景究竟包括哪些層面。

①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

參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23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9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1.1%。較2022年末相比,增加1700萬,增長率為1.3%。

與此同時,自2012年起,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呈現持續減少的趨勢,平均每年減少300萬以上。因此,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帶來的挑戰,需對退休年齡進行調整。

②受教育年限延長,新增勞動力參加工作的起始時間後移

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力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經由改革開放初期的8年提高到了現階段的14年。與此同時,新增勞動力人口的起始工作年限普遍後移,人均預期壽命也由建國初期的40歲延長到了2023年的78.6歲。在這一背景下,延遲退休改革有助於釋放人力紅利資源。

③養老金的支付壓力進一步加大,缺口也不斷增加

有訊息顯示,自2021年起,中國迎來新一輪為期10年左右的「退休潮」,預計每年新增的退休人員數量高達2000萬以上。在這一背景下,養老金的支付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同時養老金的缺口也會不斷增加。因此,透過延遲退休改革能夠緩解養老金在支付層面的巨大壓力。

也就是說,基於上述這3點來看,推動延遲退休改革勢在必行,而就在「延遲退休」口號被提出10多年之後,國家終於在2024年敲定了關於退休年齡和最低繳費年限調整的方案。

職工退休「新規」,2025年1月1日起執行

據悉,2024年9月1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透過了【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並批準了【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下文簡稱【辦法】)。根據【辦法】內容,我們不難看出,關於職工退休主要有如下3方面的調整。

調整一:2025年1月1日起,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辦法】指出,自2025年1月1日起,同步啟動男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的調整,國家計劃用15年的時間,采取漸進式的調整方式將男、女職工退休年齡逐步延長到63/58/55周歲。

調整二:2030年1月1日起,逐步提高最低繳費年限

【辦法】還指出,自2030年1月1日起,國家計劃用10年的時間,並采取每年提高6個月的方式,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由現階段的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

調整三:2025年1月1日起,「彈性退休制度」實施

按照人社部部長王曉萍的話來講,改革之後職工的退休年齡不再是「剛性節點」,而是一個「彈性區間」。也就是說,自2025年1月1日起,彈性退休制度也將同步實施,職工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可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3年,且不得低於60/55/50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同時,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也可在與原工作單位協商一致的前提下選擇彈性延遲退休。與提前退休類似,彈性延遲的時間最長也不超過3年。

男職工60周歲「提前退」和63周歲「按點退」,基本養老金相差多少錢?

那麽問題來了,男職工在達到最低繳費年限的前提下選擇按照原法定退休年齡即60周歲「提前退休」,與按照延遲退休改革完成之後的63周歲「按點退休」,養老金將會相差多少錢呢?

以1976年12月出生的男職工為例,參考【男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我們不難得知,在改革之後該男職工的退休年齡延遲了3年,即63周歲為新的法定退休年齡,對應的退休時間為2039年12月。根據上文提到的「彈性退休」制度,若該男職工在2036年12月滿60周歲時,累計參保繳費達到了當年政策要求的最低年限18年6個月,且選擇了彈性提前退休,那麽與累計參保繳費21年6個月在63周歲按點退休相比,養老金會差多少。

①選擇在60周歲「提前退」

假設該男職工在2036年12月滿60周歲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時,當地社保待遇的計發基數為12000元/月,平均繳費指數為0.6,個人養老金賬戶余額為6.8萬元,則可以計算得出:

基礎養老金=12000×(1+0.6)÷2×18.5×1%=1776元/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68000÷139=489.2元/月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1776+489.2=2265.2元/月

②選擇在63周歲「按點退」

假設該男職工在2039年12月滿63周歲時選擇按照延遲之後的年齡退休,當地社保待遇計發基數為13000元/月,平均繳費指數為0.6,個人養老金賬戶為8.8萬元,則可計算出:

基礎養老金=13000×(1+0.6)÷2×21.5×1%=2236元/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88000÷117=752.1元/月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2236+752.1=2988.1元/月

將上述兩組數據對比,我們不難發現,範例當中的男職工選擇在60周歲「提前退」和63周歲「按點退」,基本養老金的待遇水平是明視訊記憶體在差距的,導致這種差距出現的因素除了繳費年限、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等等之外,計發基數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按照改革之後的新法定退休年齡作為基準,那麽無疑要比彈性提前退休多繳納了對應年限的基本養老保險,進而提高了基礎養老金的計發比例和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累計儲存額,同時也能夠使計發月數的數值變小,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待遇水平。另外一方面,在全口徑社平薪金不斷上漲的背景下,退休時間較晚則對應的社保待遇計發基數也會更高。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均能夠使60周歲「提前退」和63周歲「按點退」的養老金拉開差距。

結語

總而言之,延遲退休改革已經成為定局,自2025年1月1日起,將啟動實施。屆時,雖然男、女參保職工均可以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但是站在養老金待遇水平這個角度來考慮,筆者的建議是若身體條件允許,那麽按照延遲之後的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無疑是更佳的一種選擇。並且,在多繳納幾年養老保險的同時,也能夠多領幾年的薪金。

當然,最後還是要補充一點,對於文中範例當中所提到的數據僅僅只能作為一項參考,並不代表實際。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職工退休後究竟能領取多少錢的養老金,更多的還是要取決於自身的繳費基數、累計繳費年限、退休年齡以及當地的待遇計發基數高低等等多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