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歐洲:光譜「向右轉」,「雙引擎」失速

2025-01-02社會
歐洲民眾當下關註的前三大問題分別為防務安全、移民和經濟。
2024年在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俄烏、巴以沖突持續延宕,地緣政治危機加劇,跨大西洋關系面臨變化的大背景下,歐洲可謂外患內憂齊聚。2024年秋季釋出的歐盟「晴雨表」顯示,歐洲民眾當下關註的前三大問題分別為防務安全、移民和經濟。
外患不斷
2024年拽緊歐洲人眼球的仍是持續延宕的俄烏沖突。一方面,歐洲政壇主流仍堅持「反俄援烏」的立場,同時改變了此前「大戰不會在歐洲發生」的判斷,積極為「大戰重回歐洲」的形勢變化作準備。另一方面,隨著沖突持續,歐盟內部和民間分歧日益加劇,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國質疑對烏援助的必要性。
面對巴以沖突,盡管歐盟試圖表現出與美國的不同立場,透過隔空喊話等施加影響,但最後近乎徒勞的事實,不僅讓歐盟意識到自身沒有充足實力介入全球相關地區安全問題,而且還造成內部成員國間、不同族群間社情民意的嚴重割裂。
而杜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及其政策主張,讓歐洲政壇人士擔憂陡增。一是擔心美國在北約協防和歐洲安全問題上「甩包袱」,二是杜林普威脅對歐加征關稅等可能引發經貿沖突,三是害怕跨大西洋關系惡化,鼓舞歐洲民粹勢力崛起。
內憂頻仍
2024年的歐洲經濟依然復蘇乏力。按歐委會預測,2024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實際增速僅為0.9%和0.8%。投資和消費信心持續低迷,歐元區的Sentrix投資信心指數自2022年以來持續為負,並在2024年12月降至兩年來的最低點。歐元區2024年進出口總額增速疲軟,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僅為2%。法國以及意大利等南歐國家財政赤字尤其是公共債務高企。長期作為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引擎」的德國,經濟瀕臨衰退邊緣。歐洲央行在2024年被迫4次降息以刺激復蘇。
回望過去一年的歐洲政壇,正經歷一系列深刻的嬗變,民粹主義勢力上升、政黨系統「碎片化」以及核心大國法德政壇失穩,構成了當下歐洲政壇的主要圖景。
歐洲議會發言人公布選舉結果。圖IC
能源危機、復蘇乏力、民生維艱等因素疊加,造成民粹主義思潮日盛。極端政黨特別是極右翼政黨支持率激增,2024年6月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顯示,盡管中右、中左黨團仍維持「政壇拼圖」總體穩定的大勢,但是與2019年上屆選舉結果相比,政治光譜明顯右傾,極端右翼政黨從上屆的135席增加到2024年的187席。意大利兄弟黨、法國國民聯盟、德國另類選擇黨等風頭正勁,與法德執政黨選情的慘淡落寞,形成鮮明反差。這種趨勢在成員國的選舉中也有反映:在13個進行全國立法選舉的國家中,有9個國家的極右翼政黨獲得的選票比例較上次全國選舉有所增加;傳統政黨的選民基礎受到嚴重侵蝕,政治格局逐漸「碎片化」。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作為歐盟「軸心」的德法兩國,法國執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大敗,且在此後總統馬克龍孤註一擲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中也未能成功翻身,深陷左右翼政黨夾擊中,巴尼耶政府亦成為1962年以來最短命的內閣,馬克龍淪為「跛腳總統」。一直被視為歐洲最穩定的德國政壇,「紅綠燈」執政聯盟也因民意信任遺失,而致社民黨和自民黨內訌,繼而解體,朔爾茨政府在信任投票中敗北,被迫提前大選。這不但標誌著兩國政壇進入失序動蕩,而且使歐盟「雙引擎」失速,一定程度出現「權力真空」。
努力應對
面對外患內憂,歐盟仍力爭有所作為。歐盟及其成員國領導人透過布達佩斯領導人非正式峰會、第5屆歐洲政治共同體峰會以及歐盟防長會議等會晤,在呼籲維護跨大西洋合作關系的同時,再次發出了「戰略自主」的呼聲,強調減少依賴,倡導獨立自主,提升歐洲經濟競爭力和防務能力建設。
針對目前的戰略萎縮局面,歐盟也進行了反思和成因剖析,集中體現在探討過去20年競爭力喪失原因的【萊塔報告】和給出建議的【歐洲競爭力未來】報告中。提升歐洲競爭力和強化安全成為新一屆歐委會的工作重點。
展望未來,歐盟將不得不在內外壓力中尋找新的平衡。在經濟領域,短期來看,克服成本壓力,提振制造業和投資者信心,啟用消費和服務業,成為當務之急;長期來看,加大創新投入,加速綠色轉型和數碼化轉型的行程至關重要。在政治領域,如何在社會分裂爭議和不滿中,回應民粹主義思潮和極右翼政黨的挑戰,將驗證歐洲政治家的職業成色。外交方面,歐盟如何審時度勢,在大國博弈中堅持戰略自主,盡早實作和平,抗衡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多邊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及努力促進停火,爭取早日實作永久的歐洲和平,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全球影響力。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上海歐洲學會會長 丁純
編輯 深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