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針對TikTok的禁令法案即將生效,數十萬美國網民轉移陣地,湧入中國社交軟件小紅書,將其推上了美國App Store下載榜榜首。他們自稱為「TikTok難民」
,在小紅書上曬貓、學中文、分享生活……熱鬧的景象背後,是美國網民對於禁令的反抗和對真實交流的渴望。
「曬貓」是發帖最多的內容之一。
不少美國網友在發帖自我介紹時,曬出自家可愛的貓咪。這種打招呼的方式,被戲稱為是在繳貓稅
。
還有不少博主開始向美國新使用者科普小紅書使用教程
;也有中國學生向美國網友請教英文題、美國網友向中國網友請教數學題
的有趣情景;更有網友在小紅書上對起了賬單
,不少美國網友才發現,自己看個病、叫個救護車,究竟有多貴。
隨著英語使用者基數的迅速攀升,小紅書開始在招聘平台上急聘英文內容稽核、英文營運等崗位
。不少美國使用者也已經開始學習中文
,希望能拉近與中國網友的距離。
美國網民寧可去適應一個自己完全不了解、甚至看不懂的中國app,也不願回到Instagram或者Facebook,還以反諷的方式說,「如果中國想要我的數據,我雙手奉上。」
美國網友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美國使用者紛紛pay cat tax(交貓稅),這種社交方式背後有何玄機?有聲音說,這波「TikTok難民潮」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波流量狂歡接下來究竟會如何發展?
本文摘編自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
在【華聞大直播】節目中的點評分析。
沈逸:「Tiktok難民」反映美國政府在網絡空間的霸權行徑
鳳凰衛視主持人 楊舒:
這些美國網友自稱TikTok Refugee(TikTok難民),「難民」稱後體現了他們怎樣的心理?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 沈逸:
refugee是受害者,誰是加害者?
美國政府。
美國政府在網絡空間的霸權行徑
,對Tiktok進行劫掠,以此威脅、幹擾、破壞、阻止Tiktok的正常營運,就像美國軍隊的炸彈,摧毀了無辜平民的家園,讓他們流離失所,成為難民。「Tiktok難民」這個詞,是美國網民對自身處境以及造成這種處境由來的一種清晰反映。
語言文化不通沒關系,有人工智能、轉譯軟件,有資訊科技對個體的賦能。這次事件最大的意涵,就是原先在中美之間有一堵被美國媒體構建起來的資訊差異之墻,
今天,在非常意外的情況下,美國網民「用腳投票」,從美國「到了中國」,然後「留在中國」
,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和中國民眾直接進行溝通、接觸和交流
。
這是一場在資訊化背景下,對美國霸權進行一種帶有美國特色的、後現代主義反抗的行動劇
,它未來最大的影響和後續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少數精英和媒體壟斷中美之間資訊流動,壟斷向美國民眾傳播中國真實資訊的特權被徹底打穿了。
中美之間的交往,甚至中美之間更廣義的關系發展,有可能迎來一個新的階段
。
沈逸:「交貓稅」玩梗背後,是美國民眾的心理陰影
鳳凰衛視主持人 楊舒:
這些天,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美國使用者加入小紅書後,紛紛開始pay cat tax(交貓稅)
,就是把自己寵物貓的照片發出來,以此拉進和中國網友之間的距離。為什麽會有這種自發的趨勢出現?您怎麽看中美網民之間的這種社交方式?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 沈逸:
中美之間的交往,民間交往、青年交往是很關鍵的部份。在小紅書上,兩邊的網民見面,不確定有任何東西可以作為共同語言,我喜歡貓、你也喜歡貓,大家交換一下喜歡貓的照片,拉近了距離,開始溝通交往。
至於「貓稅」,可能就是一個極其具有美國特色的梗
。美國老百姓對稅非常敏感
,稅給美國民眾留下了多麽深刻的心理陰影,以至於他們要拿這個詞玩梗
,見面交換一張貓的照片,互相熟悉一下,要戲稱為「貓稅」。
「貓稅」這個詞本身是一個非常值得進行文化探究的現象。
甚至有人還有貓稅狗稅的完稅證明
,這些網上的諧音梗,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方向。不管你參加不參加,不管你看好不看好,都應該秉持一種樂觀和信任的觀點去樂見其成,因為這些人在勇敢地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第一次見面,怎麽尋找良好的溝通方式。
沈逸:「TikTok難民」打破資訊繭房,「洋悟運動」擊穿美政府輿論霸權
鳳凰衛視主持人 楊舒:
我們註意到有聲音指出,這波TikTok難民潮只是暫時性的,來得快去得也快
,小紅書也不具備走向國際市場的能力。您認為小紅書能夠接住「這潑天的流量」嗎?這波流量的狂歡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 沈逸:
說實話,這件事情小紅書怎麽想是不重要的,這件事情由不了小紅書,這是歷史把一個機會放到了小紅書面前。
單純從數碼經濟的角度上來講,這次進入的這波流量,有相當一部份是Tiktok上的企業主,那些做電商的,他們可能是需求方,可能是供給方。
中國是什麽?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供給來源,供需雙方在網上已經直接見面了,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都是有商機的
。這個東西放在那了,這種直接利益的勾連會簡單化地變成一次流量潮汐的漲落?那些所謂的研判,我覺得有點過於想當然。
還有一點,這次流量的發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且很多人不希望看到這個局面,希望小紅書用最快的速度把這波流量給掐滅
,為什麽?因為這一波流量消除了這批人在中美兩國之間吃美國資訊差的空間。
有人專門向美國販賣虛假錯誤的中國資訊,有人專門向中國販賣虛假錯誤的美國資訊,現在中美雙方一見面,開啟了「大對賬」時代
。對誰的賬?公知說了哪些假話,網絡自媒體說了多少關於對方的虛假資訊和錯誤資訊?對於以此為職業的人來說,當然希望看到這個流量趕緊結束
,他會說流量是非理性的,小紅書根本接不住,你趕緊把它切斷。
再直白一點,中國台灣島內有一批人,掛著一些特定省份的梯子在網上制造了大量的虛假資訊,但是在對這波流量的詛咒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虛弱、脆弱和恐懼。
就算(這波流量)後面真的留不住了,我肯定,流過去的資訊(讓)事情已經變得不同了,有些變化已經不可阻擋地發生了
。這幫人在中間吃差價,靠資訊差掙兩邊的錢,靠忽悠兩邊的老百姓在那販賣虛假資訊,甚至是忽悠兩邊的官員,在那販賣虛假資訊的好日子,要被這波流量無意中擊穿了。
這對於中美關系來說,是好事,對於美國網民來說,是他們成長過程當中的一件大事。
現在中國網上有個詞叫「洋悟運動」,醒悟的悟。
美國網民可以醒悟一下了,看看中國人的生活,兩邊一對比,有哪些資訊是假的,基於這些虛假資訊所提出的所謂對華的戰略和政策,美國老百姓是不是要支持他?
這個問題可以放到台面上,大家來討論一下。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這一波流量所產生的影響,遠遠不是那些在商業生態上對它進行非常淺薄的分析所能夠涵蓋和影響的。
來源:【華聞大直播】
編輯:王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