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 | 科普10克
編輯 |科普10克
前言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手機支付、網上購物、遠端辦公等,這些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高效。
但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問題: 網絡詐騙。
最近兩年,一種新型的詐騙手法悄然興起, 不用輸密碼、不用轉賬,騙子就能輕松把你的錢轉走,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我們又該如何防範呢?
新聞報道
騙子的「高科技」前進演化史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科技的發展,騙子的手段也在不斷升級。
曾幾何時,我們還在為騙子的「高科技」手段而驚嘆: 不用輸密碼、不用轉賬,騙子就能把你的錢轉走, 這聽起來簡直像是科幻小說裏的情節,但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這種新型詐騙手法就是「螢幕共享騙局」,騙子透過各種手段誘騙受害者下載一款遠端控制軟件,並同意共享螢幕。
一旦受害者同意共享,騙子就能即時看到受害者的手機操作,獲取各種敏感資訊,甚至直接將受害者的錢財轉走。
這些騙子的偽裝術堪稱一絕,他們或是 裝成淘寶客服、或是假冒銀行工作人員,甚至還能變身公檢法人員。
轉賬風險提示
他們用專業的話術和惟妙惟肖的偽裝,讓人很難分辨真偽,就連一些老練的「反詐高手」也難免上當受騙。
更可怕的是這些騙子利用的遠端控制軟件, 大多來自正規的市集。
這些軟件本是為了方便人們遠端辦公、遠端學習而設計的,卻被不法分子利用,從而成為了他們實施詐騙的工具。
一位14歲的初中生就因為在二手平台上出售自己的聊天賬號,遇到了假冒客服的騙子, 騙子以「資金安全」為由要求他下載一款雲會議軟件並共享螢幕。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這樣,騙子透過檢視和操作這位初中生母親的 支付寶轉走了30184元。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騙子透過網上購物、貿易洽談等方式引誘受害者使用螢幕共享軟件,他們以核對訂單、確認匯款等理由要求受害者共享手機螢幕。
一旦受害者上當,騙子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其銀行卡、支付寶等繫結為自己的 ,直接將錢財轉走。
而這位初中生的被騙案例實際上就是眾多騙局中的一例,那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類似的高手段「騙局」呢?
螢幕共享申請界面
看似正常的操作,背後暗藏玄機
在螢幕共享詐騙中,有一種看似正常的操作卻暗藏著重重玄機,這就是利用影片通話軟件實施的詐騙。
很多人都喜歡使用 Face Time、Zoom等影片通話軟件 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系,但騙子卻盯上了這些軟件,利用它們實施詐騙。
騙子會修改自己在影片通話軟件上的名稱,偽裝成權威機構或客服,他們會以各種理由,如關閉直播會員、解決技術問題等要求受害者進行螢幕共享。
一旦受害者同意共享,騙子就能即時看到受害者的手機操作, 獲取各種敏感資訊,甚至直接將受害者的錢財轉走。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位家住湖南衡陽縣的黃女士就因為接聽了一個Face Time影片通話,被騙子轉走了1.4萬元。
騙子謊稱黃女士在某短影片平台開通了直播會員,需要關閉,否則每月會扣費800元,黃女士在騙子的指引下開啟了螢幕共享, 最終被騙子轉走了1.4萬元。
除了影片通話軟件,遠端辦公軟件也成為了騙子實施詐騙的工具,在疫情期間,許多人開始使用Zoom、TeamViewer等遠端辦公軟件,進行遠端工作和學習。
圖片來源於網絡
騙子便假冒公司IT人員,以解決技術問題為由要求員工進行螢幕共享 ,一旦員工同意共享,騙子就能控制其電腦獲取公司敏感資料,或直接轉走員工的錢。
更令人擔心的是,很多人為了方便會開啟免密支付功能,這就意味著一旦騙子透過螢幕共享獲取了你的手機控制權,他們就能直接轉走你賬戶裏的錢而不需要輸入任何密碼。
現如今,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多起因開通免密支付功能被盜刷的案例,那麽,我們該如何防範這類騙局呢?
螢幕共享輸入碼
如何防範螢幕共享詐騙
我們要謹慎對待任何要求螢幕共享的請求,無論對方是誰,即使是看似正規的軟件公司客服也不能輕易相信。
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只要涉及螢幕共享就要提高警惕,多問一句:「 為什麽需要螢幕共享? 」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學會辨識可疑的軟件,騙子往往會要求受害者下載一些不知名的遠端控制軟件。
這些軟件雖然可能來自正規的市集, 但其所需的許可權卻非常可疑。
比如,一款聲稱是用於遠端辦公的軟件卻要求存取你的通訊錄、短訊、甚至是銀行賬戶,我們遇到這樣的軟件一定要謹慎對待,不要輕易下載安裝。
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網絡安全習慣,不要輕易點選陌生連結、不要隨意向他人提供自己的個人資訊、不要在公共場合登入銀行賬戶或進行網上支付。
我們還要定期檢查自己的手機和電腦,及時刪除不需要的軟件和更新系統和防毒軟件,提高器材的安全性。
此外,我們要學會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 盡量避免使用免密支付功能 ,因為這極大地降低了支付的安全性。
我們要養成輸入密碼或驗證碼的習慣,為自己的賬戶設定多道安全螢幕障,對於一些大額交易,我們更要透過線下方式或者銀行轉賬來完成,不要輕易透過網絡支付。
免密支付
還有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
騙子往往會以各種理由來騙取我們的信任,如聲稱是老同學、老同事或者是獎品中獎、投資理財等。
我們對於這些看似誘人的提議一定要多思考,多求證,記住一點: 天上不會掉餡餅! 如果一個提議聽起來太好到不真實,那麽它很可能就是一個騙局。
其實,影片騙局只是眾多高科技騙局中的一種,事實上,還有一種「矽膠面具」的騙局也令人毛骨悚然。
那麽,這又是一種什麽意思的騙局方式呢?
某交易網站商品出售截圖
層出不窮的騙局
矽膠面具這種高度逼真的偽裝技術,近年來在犯罪領域引起了廣泛關註,騙子利用這種面具精心打扮成他人的樣子,以達到詐騙的目的。
這種騙局之所以難以識破,就在於矽膠面具的逼真程度遠超傳統的化妝技術, 即使是親朋好友也難以分辨真偽。
今年,一起利用矽膠面具實施詐騙的案件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註。
一名男子被騙子盯上, 騙子透過非法途徑獲取了這名男子的個人資訊 ,並制作了一個與其長相高度相似的矽膠面具。
騙子戴上面具後以被騙男子的身份向其家人和朋友借錢,總計騙取錢財數十萬元。
某交易網站商品出售截圖
直到案發後,受害者的家人和朋友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面對的並非真正的親友,而是一個狡猾的騙子。
這起案件揭示了矽膠面具騙局的危害性, 騙子利用這種高度逼真的偽裝技術可以輕松地冒充他人身份,實施各種詐騙。
那面對矽膠面具騙局,我們該如何防範?
自然是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身份, 即使對方看起來再像你的親友,也要透過其他方式核實其身份,如聯系其他家人朋友或者問一些只有真正的親友才知道的事情。
而且我們還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資訊,不要輕易向他人泄露。
圖片來源於網絡
騙子往往會透過非法途徑獲取受害者的個人資訊,然後制作矽膠面具,如果我們能夠妥善保護自己的個人資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範這種騙局。
矽膠面具騙局是一種新型的詐騙手段,它利用人們對親友的信任實施詐騙, 這種騙局之所以難以防範,就在於矽膠面具的逼真程度遠超傳統的偽裝技術。
我們面對這種騙局要提高警惕,同時也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只有多管齊下,我們才能有效防範這種騙局,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警惕騙局
結語
螢幕共享詐騙是一種新型的網絡詐騙手段,它利用人們對科技的信任和對便利的追求實施詐騙。
騙子透過偽裝成客服、技術支持等身份要求受害者進行螢幕共享,從而獲取受害者的個人資訊和財產。
這些騙局看似高明,但只要我們提高警惕和學會辨識,就能有效防範。
互聯網看似充滿了便利,但這些便利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少危機, 即便公安部門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也仍然有一些「漏網之魚」。
所以我們要註意,同時也希望騙子能夠少一些,還網絡一片凈土,讓大家用的安心、放心,同時也要相信公安部門的行動速度。
相信在未來,這些騙子遲早會被全部「消滅」!
圖片來源於網絡
資訊來源:
環球時報:警惕針對學生的詐騙!「螢幕共享」變「錢包共享」!
郴州新聞網:接了一通電話一女子痛失1.4萬
解放日報:以假亂真?!人臉面具公開售賣,從30元到3萬元……真能突破人臉辨識系統?
紅星新聞:「只需發來照片,你想要的矽膠面具就能做出來」,是誰在盜用你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