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貓為什麽不如狗好馴服?

2023-06-10寵物

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槍炮、細菌和鋼鐵】

狗與貓的服從性差異,要從二者是如何進入人類世界講起。

迄今為止,人類完全馴化的哺乳動物並不多,約為22種,而狗是人類馴化成功的第一種生物。

30000年前左右,一部份灰狼的基因發生了變異,擁有了能夠額外去拷貝澱粉酶的能力,也正因此,它們更能接受人類的食物,逐漸跟在流動的人類群落身後尋覓殘羹剩飯。

這一部份灰狼跟著人類更有生存優勢,也因此變得更容易接近人類,在這種給予者與被給予者的關系間,更能接受人類食物而不產生過敏、消化不良等問題的灰狼更容易存活,對人類更友善更容易被投餵食物的灰狼更容易存活。

恰巧,犬科動物本身就有著一定的族群等級制度,天然地偏向服從於掌握資源的強者,而人類,就是這樣的一方。

在「半人工選擇」及灰狼的「自我馴化」下,灰狼逐漸變成了家犬。

多項研究表明,早在20000年前的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人類就完成了對狗的馴化。

之所以叫末次冰盛期,正是因為它是人類最近一次冰期中,氣候最為寒冷,冰川規模最大的時候。

2020年發表在頂級雜誌【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族群間的遺傳關系與歐亞大陸和美洲的狗族群之間的遺傳關系高度匹配,這意味著狗與人類的運動模式高度一致 [1]

彼時還未能發展出成型農業的人類,依然過著遷徙遊獵的日子,狗狗跟隨他們到達世界各地,多樣化的狗譜系在世界範圍內進行頻繁地交換,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品種 [2]

犬的遷移與譜系交換

在這個過程中,狗和人類在適應環境中存在著趨同前進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人類能夠產生更多的唾液澱粉酶而狗狗產生了更多的胰澱粉酶,這就是因為富含澱粉的主食愈發頻繁地出現在人類和狗狗的餐桌上。

迄今為止,狗狗是人類馴化的第一種生物,也是最為成功的生物之一。

與狗不同,牛羊豬這些生物,是在人類建立起穩定的農業文明後的早期才被馴化的,有些學者認為犬的存在幫助了人類馴化其他生物,這也使得它們有了牧羊犬等功能性的品種定位。

古埃及壁畫中的牛耕

而貓呢,則是在農業發展相對成熟之後才出現在人類的視野裏。

大約在距今1萬年的時候,人類在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完成了第一次農業革命,馴化了小麥等谷物、蓋起了房子,把富余的食物囤積在糧倉裏,形成了定居農耕的生活形式 [3]

正是這片沃土,孕育出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也吸引來了家貓的祖先,非洲野貓。

非洲野貓 Felis sylvestris lybica

糧倉中豐富的谷物吸引來了大量家鼠等嚙齒類生物,而非洲野貓則被豐富的嚙齒類生物吸引而來,憑借更強的體格迅速替代黃鼠狼,掠奪嚙齒類資源。

在貓的眼裏,它憑借自我努力獲得了豐富的食物,在人類眼裏,這類毛茸茸的家夥幫助他們解決鼠患,而且純肉食性的野貓也不會糟蹋他們的糧食,於是乎就容許了野貓的存在。

人類為貓咪提供食物和庇護所,貓咪為人類捕鼠除害,兩種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生物就因為農業的發展勾搭在了一起,結果可想而知:

發現區別了嗎?

狗的眼裏,是人類給予了它們資源,更服從人類的狗狗更容易活下去;

貓的眼裏,是它們自己憑借努力賺取了資源,人類對它們沒什麽強繫結關系。

這種壟斷與非壟斷的關系差異,讓本就接觸人類晚於狗狗的貓咪,天然地沒有服從人類的必要,人類也沒對貓的服從性提出什麽要求。

基於這種關系,當下的狗狗經過漫長的演化,能像人類那樣非常好地消化含有澱粉的食物,而家貓依然是完完全全的純肉食動物 [4] [5] ,沒有任何的退讓。

即使是今天,一部份學者也認為人類並沒有完全馴服家貓,它們依然在馴化、半馴化和野生狀態下遊走,這取決於人類對其的約束以及資源供給程度。

祖先的生活模式也擴大了犬與貓的差異。

正如前文所說,狗的祖先是灰狼,是一種擁有森嚴等級制度的群居動物。

群居、等級制度,讓狗狗先天樂於生活在集體中,並且臣服於強者,具有較強的「社會化 Socialization」,有分工意識及任務分配思維。

而家貓的祖先非洲野貓作為一種小型肉食性動物,生活範圍內資源相對有限,需要提防天敵,是領地意識非常強的獨居生物, 獨居使其沒有服從性基礎,社會化也很差。

狗和貓繼承了祖先的習性,前者更加社牛而後者更加社恐。

社會智力假說認為,越聰明的動物社會化能力越強,也更愛群居。

在一項計算動物智力的實驗中,斑鬣狗超過了所有受測貓科動物,而貓科下偏愛群居的獅子表現也優於喜好獨居的花豹和老虎。

沒有群居的天性,也沒有對指令接受及完成任務的任務意識,註定讓家貓這種人類視角裏更「蠢」的生物,更加難以被馴服,高效率地完成人類的指令。

也正因此,即使是家貓的嗅覺靈敏度不弱於狗狗,我們至今也沒能僱用上一只合格的警貓(大霧)。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人類對於狗和貓的篩選也是走向了兩個極端。

長期以來——

對狗狗的繁育,工作性大於觀賞性,人類優先保留一些能更好承擔某些職能的犬只,如牧羊犬、雪橇犬;

對貓貓的繁育,觀賞性大於工作性,人類優先保留一些不實用的畸形,如無毛貓、折耳貓、短腳貓、加菲貓。

即使人類現在有意識地把更多更溫柔的貓咪篩選下來,但對於完成指定命令的服從性,我們依然沒有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於基因突變、人類的半自主選擇、狼的自我馴化和人類後來對於服從性的篩選,狗的馴化是一場漫長的演變,才有了現在高度理解人類命令並作出相應行為的狗狗。

而貓貓呢,如果以服從性為視角來看,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依舊將我行我素,這是天性+人類選擇的必然結果。

以上

祝大家端午安康!

參考

  1. ^ Pavlidis P, Somel M. Of dogs and men[J]. Science, 2020, 370(6516): 522-523.
  2. ^ Bergström A, Frantz L, Schmidt R, et al. Origins and genetic legacy of prehistoric dogs[J]. Science, 2020, 370(6516): 557-564.
  3. ^ Clutton‐Brock, J.(1989)A Natural History of Domestic Mamma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4. ^ The Near Eastern Origin of Cat Domestication[J]. Science, 2007, 317(5837):519-523.
  5. ^ Montague, M. J. ,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cat genome reveals genetic signatures underlying feline biology and domest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1.48(2014):1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