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哭是因為他還活著,死去的孩子不會哭泣。
哭一兩次能得逞,他就會次次天天月月一直哭。
我兒子出生後出院第一次坐車,就是坐在安全提籃裏,中間不管外出做什麽,只要坐車,就要安全座椅。
去外地甚至外國(疫情前),也會提前安排好安全座椅,本地能租就本地租,沒得租就提前寄過去。租車行基本都會代收。今年我的小孩已經近5歲了,外出旅遊我依然租了座椅,不管同行的其他人怎麽說沒有必要,我都這樣堅持。
一歲以內坐車,盡可能安排在馬上要睡覺的時間,很快養成了上車就睡的習慣,這樣基本他一睜開眼,就到了吃東西和玩的時間,而且都是新地方,新奇好玩。
他逐漸把「坐車」(包括坐飛機)和「去新的地方吃喝玩樂」建立了強連結,忍耐力越來越強。——小孩幼年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等待,他們缺乏對目的性的理解,所以漫長的停留在一個地方,尤其是空間狹小的交通工具,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只有建立坐車=去玩這樣正面的強連結,他們才能越來越長時間的等待。
我兒子大概半歲內第一次坐車外出旅行,單程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內(不用在車上餵奶和換尿片,剛好是睡一覺),半歲後開始搭高鐵飛機出門,一歲左右第一次連續乘車四小時,一歲半和我們自駕了新疆,開了至少5000公裏。
這個時候他早已習慣安全座椅是自己的位置,自己會主動爬上去,而且養成了上車秒睡的習慣,有時候車還沒開出停車場,他就睡了。
到兩歲,他已經完全習慣了飛機和汽車,再也不會哭鬧,還會自己安排自己在飛機和坐車時候的時間,帶上他的玩具零食等。(很多人說小孩小時候不懂事,不要帶出門,等大了再出門,這樣才能避免哭鬧,這個理論其實是想當然,孩子越是從小多出門,閾值越高,越能適應新鮮環境帶給他的刺激,你羨慕的那種交通工具上不吵不鬧的孩子,都是經常出門的孩子)
中間也有兩三次大哭,有的是時間沒有安排好趕上了鬧覺,有的是更換座椅不適應(比如從五點換成前置時),旁邊坐人給玩具,放白噪音,輕拍安撫,他看看不能得逞也就算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家庭在孩子個子高一點,可以用增高墊和安全帶不卡脖子後,就放棄了安全座椅,這是不可取的。孩子雖然個子高了,口齒伶俐了,你恍惚以為他大了,但他依然是個小孩子,脖頸顱骨依然需要座椅的保護和緩沖。
很多中國家庭在撫養孩子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可能是來自家庭內部的壓力,不能堅持同一個標準,互相拆台,當面指責攻擊。我周圍也有的家庭,公婆父母當著面一套背後一套,這種無謂的權力之爭犧牲的,是孩子的安全。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你才是孩子的監護人。
可能有人會說「哪有你說的那麽簡單,何不食肉糜」,你隨便杠,回到生活裏,都是自己為自己買單。沒有人能承受那麽嚴重的後果,你的伴侶,你的父母,那些隨口起哄的人,都不會在出事時分擔你的痛苦,甚至可能還會倒打一耙說「我們沒文化,我們也沒想到孩子會飛出去,你既然知道你怎麽不說」。
生命冇Take two,安全無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