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王晨曦
通訊員 楊宜蓉 丁燕飛 於鑫益
女嬰圓圓(化名)在媽媽肚子裏待了僅27周就早早出生,並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由於女嬰發育極不成熟,伴隨多個並行癥,病情急劇變化,她的生命受到極大威脅。在醫護團隊的全力救治下,寶寶順利「補心」,並接連闖過多道關卡,歷時44天,最終轉危為安,目前寶寶已康復出院。
寶寶轉危為安,出院前與醫護合影
驚險!超早產寶寶伴隨多項並行癥
33歲的王女士(化姓)家住鄂州,去年開心地迎來了腹中的第一個小生命,倍加珍惜,丈夫也小心呵護,不料,由於胎盤早剝等原因,在孕27周時,她發生了早產。
回想起圓圓出生時的情形,圓圓父母仍心有余悸,父親說:「圓圓是頭胎,早產生下來才990克,小小的,我看著很揪心,就想盡最大努力,讓寶寶健健康康的。」
作為超早產兒,圓圓出生後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一直無法脫離有創呼吸機,轉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後,婦兒醫院兒科、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外科多學科聯合診療,終於找到了原因所在——心臟動脈導管未閉合。這讓本應進入體迴圈的血液流到肺部,造成圓圓出現反復肺部感染、肺動脈高壓、心衰、全身水腫等一系列問題。
過早出生會導致各項器官發育不成熟,同時,圓圓還面臨著呼吸、感染、營養等多重關卡,體質十分脆弱,難以承受手術,對此,兒科主任趙東赤教授、何秉燕主任醫師、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救治團隊迅速為圓圓制定了周密的醫療及護理方案。伴隨著精心的呵護,圓圓各項體征逐漸平穩,為後續的手術治療及健康恢復奠定了堅實基礎。
醫護悉心監護
萬幸!手術成功寶寶轉危為安
經過前期共同評估,心血管外科主任劉金平教授和先天性心臟病組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鄒明暉判斷,必須及時進行手術,助寶寶進一步恢復健康。但對於危重癥新生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輕微的外界刺激都會引起氧合下降、血壓波動、體溫驟降等,即便是轉運到手術室那一小段距離,都存在巨大風險。為最大限度保證患兒安全,盡可能縮短術後恢復時間,醫院決定在新生兒正負壓轉換層流病房為寶寶實施床旁動脈導管結紮術。
2023年12月4日下午,由心血管外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專家組成的手術團隊,開始給圓圓做手術。早產兒的胸腔比成年人手掌還要小,因此操作需十分精細謹慎,心血管外科團隊借助顯微鏡精準操作,從圓圓左胸後外側切口進行手術,完成了動脈導管的縫合結紮,手術成功。
術後,在兒科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護的嚴密監護下,圓圓逐步好轉,脫離了呼吸機,奶量也增加到35毫升/次,終於回到父母懷抱。輕撫著女兒的小手,圓圓父親幾度哽咽落淚:「1個月了,終於見到了寶寶,太不容易了!」看著孩子一家團圓,醫護們也非常欣慰。趙東赤教授表示,救治的成功得益於科學的全程化管理及多學科的團結協作,也得益於父母的愛和堅持。
1月16日,歷經整整44天的救治,圓圓戰勝死神,順利出院。臨行前,圓圓的父母為醫護團隊送上了錦旗表達感謝。「治療過程中,醫生護士總是很耐心地跟我們溝通,及時反饋孩子的動態,這份關懷、熱情和責任感讓我們很感動!感謝你們的精心救治!」圓圓的父親感激地說道。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