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兒從小就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每當看到她可愛的笑臉,我就覺得生活中啥愁事都沒有了。
直到上了初中,我才發現,我好像一點都不了解養了十多年的女兒。
小學期間,女兒成績算是拔尖,因此,我很希望她能考上重點初中。
小學的最後兩年,女兒是在我說一不二的逼迫和嚴格的管教下成長的。
好在結果是好的,女兒考入了重點初中,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到了初中,女兒變了,不知道是從哪一天開始,她變得不像過去那麽聽話。
她開始偷偷摸摸違背我的安排:說好每天回家先完成作業,她卻拖著不做,要先看會電視或者看會小說,最後浮皮潦草的把作業糊弄上去。
看到女兒出現這麽多的問題,我的情緒異常焦躁,恨不得幾巴掌把女兒打醒:「你現在怎麽回事,學習沒有態度,沒有目標,是想墮落到什麽程度?」
面對我的斥責,甚至打罵,女兒只是沈默,然後沒有任何改變。
學習習慣和態度變差,成績自然而然的快速下滑。從剛入學的班級前十,一直滑落到班級30多名。
老師找我談話,讓我一定要重視,盡早改變:「學校之前也有一些初二或者初三退學的先例。」
我聽了,又恐慌又著急,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到達了頂峰。
回到家,面對我的連聲質問,女兒只是坐在那裏,低著頭,沈默不語。
那一刻,無力感讓我的情緒徹底失控,我抓起沙發靠枕,狠狠的抽了她幾下。
最後不小心,抽到了女兒臉上,她的臉瞬間就腫了起來。
女兒哭了,捂著臉跑回了房間。
老公心疼孩子,也對我大發雷霆:「你這個媽怎麽當的!打人不打臉,你不知道嗎!我看你現在是更年期到了,心理變態!」
不顧青紅皂白的責罵,氣的我渾身發抖。
我轉身就走出家門,一路邊走邊哭,顧不得路人探詢的目光,最後坐在路邊崩潰流淚。
內疚、自責、壓抑、不解,種種情緒沖擊著我,讓我不禁開始懷疑自己:
是不是我真的不會當媽?所以,才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02
女兒的臉,腫了好幾天才消。
她變得更加沈默了,尤其抗拒跟我交流。
看著女兒躲開我的樣子,我心如刀絞,那一刻,我也下定決心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我在網上瘋狂查詢青春期孩子厭學的資料,透過深入分析和拆解,我才發現女兒的這一系列「青春期厭學」問題,都是有原因的。
原來,我一直堅信並執行的嚴格教育方式,對女兒來說,其實是一種隱性的「控制」。
因為希望她考上重點初中,從五年級開始,我就嚴格要求女兒做準備,加強訓練。
每天放學,在完成學校的作業之後,女兒需要額外多做一套卷子,再背一些單詞和課文。
每周要寫一篇隨筆,記錄本周的收獲和感悟。
周末兩天,更是沒有休閑,從早到晚,都是滿滿的輔導班。英語、寫作、演講、舞蹈......
女兒常常早上7點出門,晚上8點多才到家。雖然也心疼女兒的辛苦,但我認為自己做的對。
孩子就是孩子,對未來沒有概念,作為父母就要做好監督,讓他們知道努力。
畢竟,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變得更好,現在不吃學習的苦,以後就要吃生活的苦!
學習中,老師直接指出了我女兒厭學的背後潛藏的心理機制: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遵守一個平衡機制,孩子對學習的態度也一樣,如果父母對學習的內在動力非常強,那麽,孩子的內在就會沒有動力,這就是一種平衡。
孩子的厭學拒學的癥狀,在心理層面上來講,是一種平衡,在用這種方式來平衡父母的焦慮和壓力,否則父母的焦慮和壓力往哪裏放呢?
同時,當學習這件事,跟爸爸媽媽的嘮叨、壓力、管控等,讓孩子不舒服的感覺一直聯系在一起,孩子找不到學習的意義,以及自己的價值感,孩子肯定就不想學習了。
所以,有問題的孩子,很大一部份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導致的。在孩子出現種種問題行為時,最應該反思的也是父母。
確實如此!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和問題。也終於意識到,想要「拯救」女兒,就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幫女兒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和學習的意義。
為此,我做了2個方面的調整,具體做法如下。
03
1、調整情緒,放下自己的強勢,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困難,而不是和困難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個比較強勢的人,情緒也不穩定。
不管跟孩子相處,還是跟老公、親戚交流,我都是態度強勢,很多話說出口,就是指責和抱怨。
過去,雖然也知道這一點不好,但從沒想過會對女兒造成這麽大的影響。
現在,我不斷學習,改進,讓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更平糊、穩定。
這種調整,也很快見到了效果。
之前,我一看到女兒的問題,不管是成績還是作業沒達到我的滿意,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幾句下來就開始發脾氣,弄的女兒戰戰兢兢,她緊張害怕,我也焦慮煩躁。
老公也經常受埋怨,家裏的氣氛是雞飛狗跳,一點就著。
現在,意識到情緒的重要性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改善。
看到女兒偷摸玩手機,我也不生氣責罵,焦慮的指責:「你怎麽又在玩手機!」
而是溫和的說兩句關心的話:
註意眼睛哈!
吃點水果不,有橘子,還有你愛吃的香蕉。
女兒發現我態度和情緒的改變後,也逐漸松弛下來,慢慢開始願意靠近我,我們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好。
2、把自己的關註點,從關註孩子學習這件事,轉為關註孩子這個人
其實,在上初中之前,女兒跟我的關系還是挺親密的。
包括剛上初一時,她在學校裏遇到什麽事情,放學回家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我。
但後來,因為學習成績在生活中的占比提高,我漸漸的開口閉口,都是學習。
問成績,問排名,質問她為什麽某科沒考好。
從來不關註她學習累不累,遇到了什麽問題和壓力。
一開始,女兒還會朝我抱怨,這個學校競爭太激烈了,自己好累;每天作業那麽多都寫不完,等等。
但等來的不是我的理解和共情,而是批評和說教:「誰不累?哪個初中生不這樣?別總抱怨!既然都是累,那就使勁學,不然成績不好,就是白挨累!」
漸漸的,女兒就不跟我說了。因為她知道,不管考好考壞,迎接她的都是訓誡和質疑,而不是鼓勵和肯定。
現在想想,我真的很心疼女兒——白天在學校,要應對高強度的學習和精神壓力;晚上回到家,還要承受的我高壓監督。
這樣的生活,跟坐牢有多大區別?而她還僅僅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如果我早一點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的心情,女兒就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
所以,我改變了跟女兒的溝通方式,不再一直盯著她的學習,而是關心她的情緒,感受,她想要追求的目標,她想要的未來。
放學接到她,我給她一個溫和、高興的笑容,關心她:
寶寶,今天在學校累不累呀?有沒有什麽好玩的事兒?想不想吃火鍋,媽媽帶你去呀?
學習壓力很大是不,你要照顧好自己哈,別讓媽媽擔心,跟我女兒的健康快樂相比,成績算個屁呀。
女兒聽到我這樣說之後,臉上緊繃的神情松弛下來,她也笑了。
就這樣,在我不斷努力下,女兒又慢慢對我敞開了心扉:
以前我就覺得,學習是你們的事,你們會推著我動的,你們會管我的,我是為了你們而好好學習,對我來說,學習就像一種負擔,真的好累哦!
當我們真正去關註孩子這個人的時候,關心她的感受的時候,孩子的內在會非常有力量。
因為她感受到了,來自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而愛會激發一個孩子本身的動力和創造力,她也會帶著愛,去探索自己的人生,去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比如學習。
有了媽媽的支持和包容,從家中汲取了滿滿的能量,女兒從沈默變得開朗,學習動力也逐漸回歸。因為現在的她知道,即使考不好,媽媽也不會責怪她,自己只要管努力就好。
看著女兒的小小身影,我深深體會到:
每個孩子,其實都有一顆向好向上的心;我們父母對孩子的心也都是好的。
但我們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往往使了很多力氣,付出了很多心血,卻沒有好的回報。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突然變得厭學、逆反,出現種種「問題行為」,先不要急著打罵,而是應該冷靜下來,重視這個訊號,借機反思自己的教育!
如果你不知道怎麽調整,也可以和我一起,來參加「喚醒孩子學習內驅力」父母成長課,從源頭激發孩子學習的真正動力,全面開啟學習的主動性,讓孩子心中有夢,路上有光,一生走在自我驅動的路上,點選下方卡片即可報名,一定不要錯過~
如果你不想上課,希望有一本能夠指導你,如何喚醒孩子學習動力的書,你也可以看一看北大媽媽梅拾瓔老師寫的這本【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詳細寫了,如何讓孩子相信他自己擁有變得更好的能力!而這,就是孩子的內在信念,即內驅力。
同時,這本書也是她把女兒培養進北大的經驗手記,她就是用書裏面的方法,把自己的女兒送進了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