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說話晚,不會說話怎麽辦?

2024-03-26親子

孩子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一些,有的是「話癆」,有的相對安靜一些。這些都可以是正常的。

關於孩子語言發育是否「達標」,以及如何引導寶寶說話,有以下分享。

01

孩子語言發育達標了嗎?

養育過程中,我們更需要關註的是孩子語言發育是否達到了對應月齡的裏程碑。保持了解各個月齡段孩子的語言發育裏程碑,從而可以更好的監護寶寶成長,而萬一語言發育有問題,也能及時發現。

圖源:Pexels

關於不同月齡段孩子的語言發育裏程碑,這裏再次分享給大家:

一、表達

3-4月齡,寶寶可能會:

  • 眼神接觸和交流
  • 發出「啊-咕」的音
  • 發出「ga ga ga ga」, 「ba ba ba ba」, 「ma ma ma ma」 或者「da da da da」等元音和輔音組合音。
  • 到了3月齡左右,會把各種東西往嘴裏放,透過這些動作練習嘴唇,舌頭和下頜動作。
  • 5-7月齡,寶寶可能會:

  • 模仿大人發出的聲音,比如咳嗽聲、笑聲等。
  • 模仿大人的動作,比如揮手、指向、鼓掌等。
  • 可以用不同音調和音量發出類似「aaieee」,」」boooo「,「啊「的音。
  • 8-9月齡,寶寶可能會:

  • 可以把不同發聲連在一起,有一定的節奏和音調,聽起來有點像正常說話。
  • 可以發出「mama「或」dada「的聲音,但可能並不明白意思。
  • 10-11月齡,寶寶可能會:

  • 透過發出聲音或者作出某個姿勢/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比如想要某樣東西、表達不要的意思,堅持想要某樣東西,或者歡迎某個人。
  • 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會用手指,或者先看某個人然後再看某樣東西(以此來表達)。
  • 12-18月齡,寶寶可能會:

    在12-14月齡時,一般能說出人生中最初的幾個詞,並且理解自己說出的詞是什麽意思,比如明白「mama」是指自己的媽媽,「baba」或「dada」指自己的爸爸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孩子們的詞匯量會繼續增加。一般孩子懂的會比他們能說出來的詞匯多。

    18-24月齡,寶寶可能會:

    開始把兩個簡單的詞語放在一起形成短句,能夠懂得大人說的大部份內容。這階段,孩子表達出來的內容,父母基本都能聽懂了,陌生人也能懂大約一半。

    2-3歲,寶寶可能會:

    說3-4個詞的句子,能準確的發音。孩子可能會邊玩邊說話。到了3歲,孩子說出來的內容,哪怕是陌生人,也能懂大約75%。

    圖源:Pexels

    二、回應

    生活中,以上月齡的寶寶們也會對我們作出各種回應,屬於語言發育中的回應。比如:

  • 對他們說話的時候,或者叫他們名字的時候,他們會發出聲音、變得興奮、變得安靜下來。
  • 會有意識的笑,比如給他們換尿片的時候、陪玩逗樂的時候。
  • 6月齡左右,寶寶們會喜歡躲貓貓之類的遊戲,也喜歡體驗突如其來的聲響。
  • 喜歡躲貓貓之類的小遊戲
  • 使用肢體語言,比如揮手、指東西
  • 聽到有人叫自己名字時,會有回應,比如:盯著看、睜大眼睛、聽或者笑。
  • 到了12-18月齡區間,能夠聽懂簡單指令,比如讓坐下,孩子能聽懂並坐下。
  •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發育「行程表」和「裏程碑」。以上大致規律只作為粗略的觀察和預期方向。因此,就算發現孩子到了某個月齡,卻沒有做到上面提到的,也不用太焦慮,因為這不代表孩子就有問題

    02

    如何引導寶寶促進語言發育?

    1、吸引孩子註意力

    與孩子面對面,或與孩子一起坐下來;與孩子對話前,記得先說他們的名字。說話的主題最好選擇就在眼前能看到的物品。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說的詞是什麽意思。

    2 輕松、愉快的氛圍

    透過哼唱、做鬼臉、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等,讓孩子感受到互動交流過程的愉快氛圍。透過誇張的動作、表情、聲音,可以增加樂趣,也可以吸引孩子的註意力,從而促進語言發育。

    3 少提問、多敘述

    互動交流過程,不斷向孩子提問,會有種做測試的感覺。相反,讓互動交流的過程呈現對話溝通的狀態,比如家長嘗試多描述或評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或正在發生的情況,會更加合適。

    4 多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相比成年人,孩子資訊處理的速度可能會慢一些,比如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理解自己聽到的, 以及需要更多時間來組織對話的內容。因此,與孩子交流過程,多給孩子一些時間思考和回應,在等待的過程,記得與孩子保持眼神交流。

    5 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

    盡量用簡單、明了的句子跟孩子溝通,方便孩子理解和作出回應。比如,可以跟孩子說「開始吃飯了」,「哇,你在搭城堡」。

    6 不斷重復地說

    嬰幼兒需要反復聽詞語或句子,才能最終理解、以及最終學會這些詞。所以,與孩子交流過程,記得反復不斷說,這一點非常關鍵。

    圖源:Pexels

    7 排除幹擾的聲音

    比如關掉電視、音響等,讓孩子專註地與大人對話、聽講。

    8 說話「接龍」

    比如在孩子說的內容基礎上,再多加1-2個詞。打個比方,當孩子說:「鞋子」;大人可以接話過來說:「對,紅色的鞋子」。

    9 用母語交流

    孩子最初說的詞或句子,最好是家庭裏說的母語。當然,如果孩子一開始接觸的就是雙魚環境,那也沒必要太擔心,也許孩子需要更多一些時間慢慢習得多種語言,但這並不會導致孩子有語言發育方面的問題。

    10 去除影響學說話的東西

    比如奶嘴、電子螢幕等。不是說奶嘴絕對不能用、2歲以後電子螢幕絕對不能看,但是最好要把握好時間和使用頻率,至少保證不能因為奶嘴或電子螢幕等幹擾項影響到孩子正常與人交流的機會。

    11 說正確的給孩子聽

    孩子學說話過程,難免有發音不對、語法不對的情況。如果發現孩子說的不對,家長最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然後把正確的方式說給寶寶聽,而不是讓寶寶自己重新說一次正確的。

    比如,孩子說「上柔」,家長理解孩子是想表達要上樓,這時可以做的是,跟孩子說「好,那我們上樓吧」。

    12 重復孩子說的內容或發出的聲音

    比如孩子發出的某些聲音、說的某些詞或句子,哪怕說得非常不標準,只有親媽親爸才能理解的意思,這時也可以試著模仿孩子說的,作出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說的東西,爸爸媽媽能聽懂,並且很重視,會給自己回應。這樣的回應過程,有助於孩子語音發育。

    圖源:Unsplash

    寫在最後,

    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都有自己的「進度表」,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需要因為比身邊其他孩子說話稍微晚一點,就開始擔心語言發育遲緩了。我們作為家長,能做的是從養育細節上,多註意多陪孩子練習和學習;然後定期帶孩子做健康體檢,萬一孩子真的有語言發育方面的困擾,也可以在健康體檢時及時是篩檢發現並及時應對。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希望有幫助,也請點在看和分享,讓更多家長都能看到並受用。我是珊珊,關註我 @婦幼博士Dr韓,一起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