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崩潰過!當時真的覺得自己沒辦法,同時也很自責!
成為父母,無論是日常養育還是輔導作業,想要愉快輕松,不生氣,我覺得首先父母是覺醒和成長自己,這樣育兒才會更有辦法。
唯有父母和覺醒和改變才是教育的真正開始。
然而,被父母督促學習似乎是現在很多小學生的宿命,「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可是一遍遍的催促、命令、打擾卻會適得其反,被動下孩子極易失去學習熱情。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教授李察·瑞安教授說:人類天生有三大心理需求,首先人類希望擁有一種與他人有聯系的感覺,其次,人類希望感到自己有能力,最後,人類想成為具有自主權的個體,也就是關聯感、勝任感,和自主權。
父母在輔導作業時的催促命令打擾等幹涉孩子學習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自主權,這也是孩子在父母的多方「督導」下成績越來越差的重要原因。父母如何做才會真正的幫助到孩子呢?
在【改變語氣,孩子開始自主學習】一書中,作者夫婦兩人以20多年教育孩子經驗總結出來55種助力孩子學習的父母語言習慣。
關於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文中建議父母應該讓孩子自主支配學習時間,當孩子被賦予自主決定權後,相匹配的責任感會使他們開始主動去規劃自己的學習。
同時他們也會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他們自然會具備享受學習,快樂學習的心態,如何賦予孩子主權決定權呢?
作者建議父母可以這樣向孩子提出問題: 想好什麽時候開始復習後告訴我。告訴我你打算學幾個小時,我不會幹涉的。你自己決定,看電視打算看到幾點?
孩子的養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粗暴的獎懲打罵不會培養出孩子的高品質,激發孩子內驅力的方式才是長期有效也最有意義的。
不用多麽高大上的育兒理論,父母的語言就是孩子最好的無價的資源,父母的語言習慣就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並影響孩子的人生。
願我們都能成為懂孩子,會養育的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