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兩年多前,有一個很平常的晚上,孩子突然說到了害怕死亡。
我本來的意思是要跟他探討一下,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基本上必經的磨礪。結果孩子一聽到死亡,直接就哇哇大哭。後來詢問才知道,他希望我們永遠地陪伴,而不是突然的消失。
當然,孩子是一廂情願了,他不知道,有一天親人離開世界的時候,他其實已經長大了,已經完全的有能力來面對這個簡單又復雜的社會,但當下的他顯然沒有任何的想法,也無從想象周圍親人離世的場景,他好像只有哭才能夠拒絕死亡,拒絕很悲傷的這件事。
記得看葛優舒淇演過的【非誠勿擾2】,其中有一段經典的李香山為自己舉辦生前葬禮的場景,用他的話說,死後誰知道什麽樣,現在生病了才知道生之可貴,才知道原來自己有那麽多的遺憾。我想這個場景並不是抒發遺憾,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夠珍惜當下,因為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
對於孩子來說,死亡確實是一個很難講通的事情,但遇到【尋夢環遊記】發現,其實死亡也沒有那麽的可怕了。這部動畫將生死變得讓孩子特別容易接受,同時那首由毛不易演唱的中文歌曲【請記住我】也流傳很廣。
所以,當遇到這本【天上星】的時候,孩子沒有任何的排斥,反而認真的讀起來。
這本【天上星】是由姚曉虹老師所著,小說娓娓道來,故事的沖突性不大,但選用了倒序表述,整體上的安排也非常的滿足孩子們的需求,也很吸引他們的目光,願意一點點的讀下去。
呦呦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看到小男孩的樣子,就可以想象呦呦的爸爸應該也差不多,否則哪裏養得出來一個這麽喜歡耍的小朋友。
爸爸說:」呦呦,你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孩子。
呦呦卻說:「但你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這種日常親子的「打嘴仗」發生在父子之間是太常見了,父子好像是仇人,安靜的時候還好,一旦一方不讓一方,就會避免不了的出現「矛盾沖突」。但父子之間除了這些鬥智鬥勇,還暗藏了溫情。
父親總是表現得好像對自己的孩子不那麽「愛」,但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是,他比任何人都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他的表達沒有像媽媽那麽的直接。
小說一開始先從回憶爸爸與呦呦之前的一些名場面開始,特別是那句「 故鄉是人類的童年。死去的人最後都會回到故鄉。」 ,它完全的概括了整本書的基調與中心,但沒有那麽的悲傷表述。
呦呦接受不了爸爸的死亡,他沈浸於爸爸曾經帶給自己的那些彌足珍貴的回憶裏面,不允許任何人提爸爸的死亡。當然了,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他關註不到媽媽的情緒,他只是關心到自己的內心,爸爸再也不會跟自己鬥了。
呦呦走到自己的秘密國度,發現了酒瓶子的秘密,然後他偷偷喝光,但哪怕醉酒,依然說著對媽媽爸爸和妹妹的愛。
爸爸一直出現在故事之中,就好像爸爸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隨著呦呦的成長,這些沈重的氣氛,慢慢地散開,直到他們帶著爸爸的骨灰回到故鄉,將爸爸與故鄉放在一起,再也不會分開。
呦呦慢慢地知道陪伴媽媽,慢慢地懂得哄妹妹,甚至還有了兩個跟屁蟲的朋友。
當然,媽媽也慢慢地變得不一樣,變得更加堅強。
爸爸的T恤成了呦呦的睡衣,就像爸爸的懷抱一樣,天天給呦呦安心,爸爸一直都在。
呦呦可能還不知道什麽是責任,但呦呦的狀態變得穩定,相信有一天,他也會像爸爸一樣,保護著媽媽妹妹,還有更加關註和照顧自己。
死亡一直都是很多人的忌諱,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連提都不敢提。但現在【天上星】卻將死亡變得像看故事一樣,撫慰受傷的心,更真切的認識到,死亡其實也沒有那麽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