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不「掃興」的父母,才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2023-08-31親子

前段時間這個話題火了:#有個掃興的父母,是種什麽樣的體驗#,其中有個熱門回答是「和他們分享快樂,快樂就會消失;向他們傾訴煩惱,煩惱就會加倍。」

在中國,大多數家長似乎都在對孩子實施「掃興」教育,似乎孩子做什麽都難以得到他們的認可。

而在「掃興」式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常常會自我懷疑、配得感低,久而久之容易變成「假懂事」,變得敏感、情緒化。

這種「掃興教育」對親子關系的破壞力也很大,經歷幾次就足以澆滅子女對親情的憧憬,並拉開跟父母心靈上的距離。

對孩子精神上的認可、支持和回應,做一個「不掃興」的父母,才能正面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給孩子帶來正向的精神療愈。

1. 允許快樂,讓孩子成為「敢快樂」的人。

在我們的文化氛圍裏,「敢快樂」是比「能吃苦」更為稀缺的能力。

作為父母,要允許和支持孩子每一次發自內心的快樂,它可能只是一個心愛的玩具、一次角色扮演的「胡鬧」,或是一次心血來潮的「黑暗料理」。

盡量少對孩子喜歡的東西挑刺,不在孩子興致勃勃的時候潑他冷水,在孩子獲得小小榮譽時也給予鼓勵……

這樣長大的孩子不僅不會變得驕傲,反而會因為從小在「快樂」這件事上有很強的體驗,會在好事發生時允許自己去接住它們,並被它們滋養。

2. 支持想法,幫孩子養成不內耗的體質。

內耗的人經常會在內心和自己拉扯、談判、爭辯,而不內耗的人卻總能瀟灑、不擰巴、行動力強。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想法要保持支持和好奇,哪怕是在旁人看來不那麽「正確」的事,我們也應該去聽一聽孩子自己的考量。

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會慢慢學會站在自己這邊,被糟糕的關系傷害時不會糾結是不是自己不夠好,面臨職業選擇時不會被他人的三言兩語左右,凡事不和自己對抗,過一個不內耗的人生。

3. 尊重興趣,養出有內驅力的孩子。

內驅力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伍德沃斯提出的,是指我們激起行為的源動力。有很多家長一邊否定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批評孩子「不幹正事」;一邊又抱怨孩子沒有內驅力,找不到自己的天賦。

其實,在孩子每一份感受流淌出來時,如果父母能不掃興、不打斷,而是允許和尊重,孩子的內驅力也會慢慢凝聚。因為比起「正確」和「有用」,「喜歡」其實是更重要的事。

父母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師,只有父母不掃孩子的興,孩子才能學會不掃自己的興。

心理學家武誌紅曾說過,「讓一個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覺,就是原生家庭最好的祝福。」只有當孩子能夠尊重自己的喜惡時,他們才能選擇好去過怎樣的一生。

@Jieny66 關註我,每天get一點營養學與健康管理小知識~

文末點「▲贊同」和「❤️喜歡」,感恩遇見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