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有人提出,小朋友不能單獨在小房間做作業。小房間大門一關,沒人監督,小朋友容易走神。這個人認為,作業放在客廳更好,大人方便監督。當時我深以為然。
今年,小朋友正式開始小學生生活了。過去的兩天,是雞飛狗跳的兩天。我也實踐了下客廳作業,卻發現結果並不是很美好。昨天晚上,小朋友在餐桌上吃了點板栗,然後邊喝牛奶邊做作業。桌子上攤滿了板栗殼,牛奶杯,各種書籍,還有我的iPad等等。在指導他作業的時候,我還得留神他把牛奶杯碰翻。旁邊還有個看戲的媽,時不時還要插句話。小朋友看會書,回答幾道問題,然後開始嬉皮笑臉,或者跳下椅子,來回蹦幾下,又或者爬上餐桌。嬉笑聲,呵斥聲,讀書聲,一塌糊塗。當時就覺得不對勁,但一下子也沒反應過來。
今天反思了下,覺得客廳做作業是不妥當的。主要原因是客廳太大,學習以外的東西太多,容易分心。另外,我們把喝牛奶,吃點心和作業混在一起,更是一個大的錯誤。
所以,今天開始,我打算把戰場轉移到書房。我家書房,只有一個衣櫃和一張桌子,別無他物。最好把台式電腦也搬走,但暫時可能沒合適地方,先觀察下。作業前,該喝水喝水,該上廁所上廁所,作業期間,一律不能做其他事情。這點規矩,是之前學尤克里裏的時候老師訂下的,我覺得特別好。有一種儀式感,讓小朋友立馬認識到,到了學習時間了。儀式感加上合適的場所,這個學習環境就營造的差不多了。
學習講究專註,這點眾人都能理解。但最近我一個小體會,讓我感覺到,事情沒那麽簡單。
前幾天為了開家長會,特別提前下班,然後到附近一個飯店吃飯,走到二樓,除了工作人員沒有其他食客,靜悄悄的。我頓時有一種特別寧靜的感覺。後面我一琢磨,可能原因是,飯店的擺設,只有餐桌餐椅,加上頭頂的燈光(我覺得燈光也是區分功能的一個重要道具,燈光照射到的區域,讓人感覺到就是一個與世界隔離的區域,宜家的燈光布置特別了不起),營造出一個單純的吃飯的環境。在這個地方,除了吃飯,你幹不了別的,也不需要幹別的。不需要想太多事情,就是吃飯。
反過來,焦慮感通常是在你無法專註於一件事,而是有一堆事等著你去做的時候產生的。
所以說,重大的事情,需要特別規劃,主要是和外界相對隔離,營造一個單一功能的場所,從這個角度看,有小朋友的家庭,書房是必要的。而最好的書房,就是,只放一桌,一椅,一台燈,別無他物。就像教室。如果再講究一點,最好不要用吸頂燈,而是用吊燈。吊燈掛在書桌的正上方,燈光只需將書桌籠罩即可,再把書桌這塊特有的學習區域,和房間的其他區域相對隔離,就更完美了。
和客廳一樣,小房間是不適合作為作業場所的。因為和睡覺的地方重合了,因為睡覺的地方必然有很多和學習無關的東西。
再深入細想,有些人學習的焦慮感,源於事情太多,不知道從何開始。比如數學語文英語,各個科目作業都很多,想想就頭大。這個問題,暫時掛著,等碰到再細想。
裝修類話題中有一個問題經常出現,就是如何裝修才能讓家更舒適。從焦慮感這個角度出發,我覺得,區分功能間,盡可能劃分單一功能,是一個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