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3月的一個下午,隨著產房中傳來嬰兒嘹亮的啼哭聲,我的人生迎來了新的角色:父親,兩個女嬰的父親。
那時的我27歲,剛剛奪得了2015年攀巖世界杯速度賽年度總冠軍。然而,對於「父親」這個角色,我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新手:看著兩個醜醜的、皺皺巴巴的小嬰兒,我一時沒有完全做好準備接納她們,也沒有激動地流淚,甚至還沒有知道我妻子懷孕時興奮,就是有點懵,沒有反應過來的感覺。
比起嬰兒在母親腹中血脈相連的懷胎十月,父親的角色需要在孩子出生後慢慢適應。我作為運動員,經常要離家集訓比賽,兩個女兒出生之後就跟她們聚少離多,雖然有遺憾有歉疚,但是我也有著跟女兒相處的「 獨門秘籍 」。
秘籍一:有效的陪伴
在我看來,有效的陪伴的兩個重要因素就是參與和交流。跟孩子深度交流,帶她們遠離電子產品,走出家門一起玩耍。我雖然在家時間比較少,但是只要在家,我都會全身心跟女兒待在一起,給她們講故事,跟她們一起捏橡皮泥,玩過家家,或者帶她們去公園玩。在陪伴孩子玩耍的時光中,我也在慢慢了解女兒,跟她們建立信任的親子關系。
秘籍二:拒絕過多幹預
在兩個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鍛煉她們自己吃飯,雖然每一次都會弄臟地板和衣服,吃得亂七八糟,但是我們寧願事後收拾,也不會餵她們吃飯,這是鍛煉她們的獨立能力。以後終有一天,她們會獨自去上學,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我想家長的過分幹預對於孩子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除了自己吃飯,兩個小女兒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小床,獨自睡覺。我會跟孩子說,這是我跟媽媽的床,那是你們自己的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床,要睡到自己的床上去。
雖然這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但是卻體現了親子關系中非常重要的「邊界」。在一個家庭中,親子關系與夫妻關系,究竟哪一對關系更重要呢?無疑,夫妻關系才是主體,也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成為夫妻關系的附庸、或者維系婚姻的救命稻草,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只有這樣,父母不將孩子作為生活的唯一中心,孩子才有獨立性可言。
其實我早已知道,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彼此看著對方的背影漸漸遠去。因此,獨立是個體立身於這個世界最基本的能力,不論才情高低,如果孩子沒有獨立的能力,無疑他們就會喪失飛翔的翅膀。
秘籍三:想要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我就先成為怎樣的人
我對我的孩子有什麽樣的期許呢?有夢可追,有事可做,內心善良且勇敢。
在我看來,女兒不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她們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夢想,所以我從不會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女兒,更不會以說教的形式告訴女兒該怎樣做。
想讓她們成為什麽樣的人,具備怎樣的品質,我就會先讓自己去成為這樣的人。
雖然我已近而立之年,但我還是跟非常年輕的隊員一起訓練,只是為了圓自己的亞運和奧運夢想。
任何一名職業運動員,都無法抵抗亞運和奧運舞台的吸重力,所以盡管我現在年紀大了,也有傷病,但是我依舊在為我心中的夢想奮鬥。除了圓自己的心願,我也想為女兒們做個榜樣:為了夢想,執著追求,勇於拼搏。天道酬勤,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我希望,將來在我女兒遇到困難時,我可以自豪地告訴他們,你們的爸爸是如何透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的,自身的經歷比任何的說教都更有說服力,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又怎麽要求孩子呢?
以上是我在接受【山野】雜誌社采訪時聊到的一些「育兒心得」,今天也在這裏和大家分享。
在這裏小小的曬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