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采訪幾個家長,被孩子逼瘋的事情裏,【拖拉磨蹭】絕對榜上有名。
對此,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
早上起床上學,你喊了無數次「快點,要遲到了」,孩子還是慢慢悠悠的不著急。
孩子寫作業,一會摸一下橡皮,一會上個廁所,一會洗個手。
總之做一件事,不是在催他快點,就是吐槽孩子怎麽那麽磨嘰。
每次看到孩子慢吞吞的樣子,脾氣一下就上來了。
而且你會發現孩子磨蹭,你催他是沒用的,而且越催越慢。
養成你不催他就不做事,非要你大吼大叫一頓,他才磨磨蹭蹭去做事,別提什麽自主能力了。
磨蹭的娃,咆哮的爸媽,雞飛狗跳的家。
誰不希望母慈子孝,孩子主動去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或者偶爾需要父母提醒後去做。
後來透過觀察、學習和實踐後才明白,拖延是一種習慣,和父母關系挺大。
如果平時生活中這7點如果不註意,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拖拉。
1、不要用自己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為什麽我們總覺得孩子慢,有時候是因為我們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了孩子。
比如我們起床刷牙穿個衣服可能15分鐘綽綽有余。
但對孩子來說,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做好這些事情。
大人還時常發呆、拖延,何況孩子。
所以, 對於孩子「慢」的行為,一定要客觀評價,究竟是孩子在刻意拖拉,還是說實力就是這種速度。
我發現我家孩子可以自己穿衣服、鞋子什麽的,但是她不願意自己穿。
因為她覺得自己做的沒有我們快,就不主動做了。
她說:「你們老是催我快一點,但是我又快不了。」
父母的催促容易讓孩子失去主動權。
所以,適當收起我們的催促和嘮叨,允許孩子慢慢來。
一次只給孩子一個清晰指令。或者引導孩子去思考,怎麽才能做得更快。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有次跟孩子約定說看30分鐘電視,30分鐘關電視時,孩子說了一句很好笑的話。
孩子說:「媽媽,為什麽你的30分鐘那麽快。」
孩子一開始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對一天幾個小時,8點和9點之間有什麽關系,是完全不知道的。
孩子覺得看電視的30分鐘很多,但是寫作業的30分鐘很長。
孩子的時間感知的長短,完全取決於對這件事情的喜好程度。
其實我們大人也是這樣的,做自己喜歡的或者容易一點的事情,就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有時候孩子也這樣,他並沒有覺得時間過去很久了。
所以我開始讓孩子體驗1分鐘是多久,可以做什麽事;
5分鐘是多久,10分鐘是多久,開始不催她快點,而是定鬧鐘,讓時間來督促他。
透過制定計劃,讓孩子知道自己放學後需要做哪些事情,這樣孩子對時間更有控制感。
也不會因為拖拉磨蹭而很多事情沒有完成。
3、不包辦
都說孰能生巧,孩子越熟練,效率自然也更高。
反之,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動手能力越差。
能力更不上,及時想提高效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書中說,「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所以,平時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做起事來才更有條理,效率也更高。
放手不是說放任不管,而是不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教會孩子獨立。
這樣不僅能避免拖拉,未來還能點亮孩子的整個人生。
4、讓孩子嘗到效率的甜頭
孩子起床穿衣服很慢,有一天學校有活動,上學特別積極,唰唰唰的穿好了衣服。
我立馬就給她點贊了:「哎呀,寶寶今天動作真快,我們第一個到的學校。」
晚上洗漱也是,我會說,如果你在20分鐘內洗漱完,我們就有時間閱讀1本書;
如果你在10分鐘內洗漱完,我們有時間看2本書;
你節省出來的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
孩子體會到做事高效率的甜頭後,享受這種成就感後,就會變得主動去做好一些事情。
5、讓孩子承擔拖延的後果
一開始孩子拖拉磨蹭的時候,我也擔心她上學遲到。
所以就順手替孩子收拾了,替她整理書包……
結果發現孩子拖拉情況並沒有變好,甚至更依賴父母了。
還說:「都怪你不叫我起床,害我遲到。」
我就知道,是我們做的太多,讓孩子覺得按時上學變成了我們的責任。
於是,我果斷跟孩子說,從明天開始鬧鐘響了你自己起床,媽媽不會再催你。
結果在擁有遲到的經歷後孩子反而不拖拉了。
事實證明,戰勝拖延,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承擔責任和後果。
孩子拖拉別再催催催了,不僅沒用,還容易讓孩子有逆反心理。
孩子拖拉也別著急發火上頭,找到孩子拖拉的背後原因,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是能力不足的拖拉,還是在無聲的抗拒,或是責任感缺失。
如果你家孩子也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建議你從這5個方面下手,把孩子從拖拉的漩渦中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