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李玫瑾:孩子任性哭鬧,家長再生氣也別打罵,用這4步不被要挾

2024-09-01親子
你發現沒。
爺爺奶奶輩帶孩子,遇到孩子哭鬧,基本是快速滿足孩子的要求,來達到哄住孩子的目的。
但是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父母,在老一輩看來,帶娃有著「狠勁」,哪怕孩子哭得要死要活,依然面不改色,十分冷靜的看著。
其實,這是年輕一代父母在育兒上的覺醒,更註重以正面管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每個父母幾乎都會遇到這樣一個難題:
當孩子用哭鬧來要挾我們時,該怎麽辦?
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又是怎麽解決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0 1
李玫瑾教授解決孩子哭鬧的4步法,很管用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是中國知名的心理學專家,她在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入的研究。
經常刷到她講育兒和家庭教育的分享影片。每次看完都很有收獲。
她說過這麽一個觀點:

「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因為孩子在3歲以後,他的各種哭鬧行為就有了目的性。對孩子說「不」,不是要透過打罵來讓孩子屈服。」


那咋辦?
李玫瑾教授也分享過她女兒小時候的一件事:在商場裏哭鬧著要一件玩具!!!
然後她是怎麽做的呢?
1.先將女兒抱離現場
孩子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不斷地哭鬧,也不斷地試探父母的底線,所以,得先讓孩子離開那個因為玩具或遊樂場哭鬧的場地,實作物理隔離。
2.將女兒帶回到安全的地方
李玫瑾教授將女兒帶回家,放置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讓女兒即使打滾哭鬧,滾來滾去也不會傷到自己。
3.不勸解,不打罵
確保孩子待在安全的地方後,既不立馬說教,也不制止,允許孩子發泄情緒。不要打罵孩子,因為你大,孩子小,直接打罵孩子是不公平的。
4.適時地安撫
等孩子哭累了,也很難受時,可以找一個毛巾,給孩子擦擦小臉,抱抱孩子,孩子情緒發泄後,也能聽得進大人講話,這時候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往往能夠接受了。
果媽也親身經歷過,女兒哭著要買一個玩具,然後我基本是按照李玫瑾教授這個方法來處理,整個過程也就幾分鐘吧。
沒有打罵,沒有責怪,抱著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告訴孩子我理解她想要的情緒,然後也解釋了為什麽不買,女兒情緒發泄完了,也聽懂了,也不鬧了。
當孩子用哭鬧來要挾你時,不妨蹲下來試試這個辦法。
02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智商和性格正發生驚人變化
哭,是孩子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了。
尤其是那些還不知道怎麽表達需求的孩子,不管男孩,還是女孩。
但不少父母看到孩子哭,就會覺得很煩躁,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恐嚇、打罵,試圖用父母的權威,來制止孩子哭鬧。
事實上,這樣也確實能快速讓孩子「閉嘴」。
之前就在小區碰到過,一個媽媽拽著孩子吼罵,孩子哭得厲害,媽媽大吼一聲令下「不許哭了」,孩子哭聲一下子就小了,但滿眼都是藏不住的淚水。
這樣媽媽或許不知道,那一刻的她,在旁觀者看來真的挺嚇人的,孩子也真的是被嚇到了。
很多媽媽都有過吧,果媽也不例外,冷靜過後又後悔得不得了。
但咱們也必須認識到,
長期吼罵、打罵孩子,會對孩子的性格會產生負面影響,對智商也是。
國外有研究發現:

打罵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經常被打罵的兒童,智商比沒有遭遇過體罰的兒童的平均智商低5分。


還有科學家曾對兩個接受過兩種不同教育方式的孩子的大腦進行過掃描。
圖片來源:Professer Bruce Perry
結果顯示:

被父母溫柔以待的孩子(左一),大腦中的黑暗區域(代表大腦容量減少)比經常被父母打罵的那個孩子(右一)更少。


研究還發現,打罵會讓孩子大腦中負責智力水平糊學習能力的大腦灰質減少。
也就是說,
被父母溫柔以待的孩子,大腦容量更高,更具有智慧。
反之,則會傷害孩子的大腦發育。
隨意打罵孩子看似是小事,卻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對孩子多一點共情和理解,並不會慣壞孩子,反之,一味粗暴的打罵只會讓孩子質疑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變得愈發敏感自卑。
結語
紀錄片導演周軼君,聊起自己的育兒心得時說:

我們一定要控制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情緒,因為你那種突然一下子爆發出來的情緒,都會形成傷害藏在孩子心裏。


父母的壞情緒,買單的永遠是孩子。
當察覺自己要發脾氣的時候,不妨試試:深呼吸或短暫地離開。
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再來面對孩子的問題。
因為,有時候不是孩子出問題了,而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從而把壓力轉嫁給了孩子。
如果傷害已經造成,請盡早對孩子真誠的道歉。
最後,果媽想說的是,
沒有任何一套方法能一勞永逸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教育,本就是一場父母和孩子之間漫長的磨合過程。
有效的教育,前提一定是愛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