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看到的,說的挺在理
一、調整成人與孩子間的關系。孩子與老師、家長間的關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應檢查一下自己與孩子的關系是否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如果孩子感到老師、父母喜歡他、尊重他,態度溫和,孩子的感覺很好,往往就活潑愉快,積極熱情,自信心強。
相反,如果老師、父母對孩子訓斥多,粗暴,態度冷淡,孩子就情緒低沈,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
二、要言傳身教。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
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
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於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老師、家長是孩子的效仿榜樣,因此,在孩子面前更應有自信心,樂觀的性格,有魄力,自強,辦事不怯懦。
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多贊許,少責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
因此,作為老師、家長,切忌用尖刻的語言,諷刺挖苦孩子,不用別家孩子的優勢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別人面前懲罰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話當「耳旁風」,不濫施權威,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之產生自卑感,而喪失孩子的自信心。
因此要特別的註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發展自尊感,樹立堅定的自信心。
四、讓孩子從成功的喜悅中獲得自信心。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條件是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而過多的失敗體驗,往往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因此,老師、家長應根據孩子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完成。
如讓他跳一跳,想辦法把花籃取下來,從而在不斷的成功中培養自信。切忌花籃掛得太高,而實際能力不及,連連失敗,致使自信心屢屢受挫。
同樣,他們也需要透過順利地學會一件事來獲得自信。一個在遊戲中總做不好的孩子,很難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會減少自信心,並由此不願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會越是不自信,形成惡性迴圈。
成人應透過幫助他們,完成他們想要做的事來消除這種惡性迴圈。另外,對於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關心。如對膽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在家裏或班級上擔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大膽自信。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夫妻之間在出現矛盾的時候,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等孩子不在場的時候坐下來冷靜溝通。如果當著孩子的面發動戰爭,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且難以彌補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難以合群,焦慮自閉。
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我們的父輩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其實我對這種教育方式是比較反感的。透過打罵這種強制型暴力型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多會叛逆,仇恨,膽小,自卑,習慣性服從。更嚴重的是,很多孩子因為害怕挨打,學著用說謊來掩蓋錯誤。打罵如果成了遮擋孩子真實行為的一道屏障,那樣豈不是更可怕嗎。所以,拿出我們的耐心與真誠,多與孩子做面對面的溝通吧,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孩子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想辦法幫他一起解決,這樣是不是更好呢。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用良好的生活習慣來熏陶孩子。
人類是環境的產物,要想孩子做得好,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用切實行動去感染孩子比說什麽都有效。
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不要認為學習只是孩子的事,每個人都需要透過不斷學習來提高和完善。與其我們看著電視吃著零食,讓孩子自己到一邊去寫作業,不如讓我們關上電視,開啟書本,和孩子共同進步。
在孩子面前要說話算數,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父母怎麽做孩子就怎麽學,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言出必行,總是「明日復明日」,又如何要求孩子以後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呢?
在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同時要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了挫折和失敗怎麽辦?是選擇自暴自棄,一蹶不振,還是勇敢面對,從頭再來,這是導致一個人能否最終成功的最關鍵的一步。
在生活中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下棋。剛開始孩子的棋藝總不及大人,這時我會先讓他贏幾盤,等把他的興趣和自信調動起來的同時做父母的要表現出對輸其很不在乎的樣子,並且很認真地說:「我下次一定會贏!」把這種態度展現給孩子以後,就可以適當地讓他輸一盤,讓他感受一下失敗的滋味,告訴他勝敗乃兵家常事,同時給他加油鼓勵。
註意事項
當然,不同性格的孩子要以不同的方法去對待,這不是千篇一律的,只要我們用心了,不斷學習育兒知識,總結經驗,相信我們都會擁有令自己滿意驕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