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意識到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該怎麽辦?

2023-08-25親子

我看完了你的問題描述,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地方。

1.你的媽媽現在扮演的是保姆的角色,而你現在嘗試扮演母親的角色。

2.通篇幾乎沒有描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正面作用(除了提供經濟支持)

3.你的弟弟並不是完全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而是把責任全部歸咎在你們身上。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我相信你應該能認識到一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讓你的弟弟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沒有什麽特效藥,在我向你介紹應對方法之前,你們首先需要克服幾個問題:

1.來自家庭的困境———愛的平衡點的缺失。

家庭作為培養兒童的第一要素,也體現了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自然」很明智地使父母愛自己的子女,但這種自然的愛如果擺脫了理性的嚴密監視,就很容易轉變成溺愛。 但是依然還有一部份家長,尤其祖輩認為無限制的滿足、忍讓、無怨無悔就是愛。 這是對「愛」的一種曲解,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中以及家庭教育觀念裏自然而然容易滋生出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不自信的孩子。 另一方面,就是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包辦,什麽事情父母都要為孩子親力親為,等到孩子慢慢長大,需要孩子獨自承擔的時候,卻感覺無能為力。 而此時,父母又會感覺是孩子的問題,又反過來指責,反復在「愛」 與「不愛」 之間形成了惡性迴圈,並沒有找到真正教養的平衡點。

而這個「平衡點」的尋找,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2. 來自社會環境的困境———茫然不知所措。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 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培訓班、興趣班、夏令營、野外探險求生班的出現,無不說明越來越多的人註重孩子多方面的發展。 孩子如果想在社會上立足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社會大環境不容任何人懈怠,當然也不會去憐憫或者包容一些不努力的人群。

但是,對於溺愛型家庭中出來的兒童來說,面對社會環境,表現出更多的不適應、焦慮以及為了達到目的的自私自利。 社會大環境讓這些兒童自身的問題暴露出來。

如果撫養孩子這件事幾乎都壓在你媽媽的身上,這種「教育不好孩子」的壓力其實是非常巨大的,就像你說的,想要嘗試把註意力從弟弟轉移到自己的努力,做起來難度其實是非常大的。

我相信你正是因為感受到了這種壓力,才嘗試去幫媽媽分擔,有這樣的想法非常好,說明你很有同理心,但你作為姐姐,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有些工作是無法替代的。

接下來是我的幾點建議,你們可以嘗試一下,但執行人必須是父母雙方,而不是你。

1.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與同齡人去交朋友。

原因:

對於溺愛型家庭教養下的兒童多半與同伴交往網絡體系構建缺位。 溺愛型家庭教養下的兒童多半在家庭中處於「核心」地位,在外和同伴交往過程中處於所謂「非核心」地位時就會表現出失望甚至憤怒,有些孩子就會認為是同伴不友好,而選擇不交往。 逐漸發現無法融入到同伴群體中,而且遇到同伴之間的隔閡就逃避或者尋求父母幫助。 在同伴交往過程中溺愛型家庭教養下的兒童多半表現得相對孤立,不懂得合作與分享。 久而久之同伴之間的交往變得淡漠,遇到事情時沒有同伴的幫助和訴說,同伴交往網絡崩塌。 這一類孩子,看似選擇不交往,其實內心很渴望同伴交往並希望得到友情和同伴認可。

當他開始意識到與人正常交往需要「付出」時,才會反思自己與家人的關系,這個過程在你原生家庭中很難實作,得讓他「走出去」。

2.實行「自然後果法」,即必須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和代價,父母必須得狠下心,長期堅持做這件事。

原因:

愛不是無限制的滿足,更不是溺愛才是「合格」的父母。孩子真正的成長,不是父母背後一味地鞭策,如果那些孩子只有父母催促才能前進的,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是成功的孩子,要教給孩子在遵從兒童天性的同時,作為一個人應該具有最起碼的規矩和教養。

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可以愛他,但不是無原則的愛。 另外,就是自己要以身作則,要堅定自己的立場,父母對自己也要有嚴格的要求,孩子才會效仿,這個過程是長期的,不是一兩個月就能見效的。

具體做法:

定家規,弟弟必須參與制定家規的過程,且全家人都要遵守,而且還要有懲罰性的措施,也必須執行落實到位,現在的重中之重就是改變你家弟弟在家裏的「中心」狀態,而且要讓他意識到你們是動真格的,不是說說而已。

其他方法我在這裏就不做贅述了,如果能做到以上兩點,相信你的弟弟的狀態一定會有所改觀,關鍵問題就在於你們是不是真的能堅持下來。

感謝你的提問,你提供的案例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