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件,就給娃上吧。
原本打算1歲上,結果去了一次試聽課當天就買課了,娃也就從7個月開始成為早教班的學員。倒不是指望娃上了早教課,就能開發大腦,培養社交,外語啟蒙、培養好習慣。
這些都是浮雲,我只是單純的希望,能夠給娃多一些不同的體驗,能夠讓我媽有個家門口的溜娃場所,能夠形成高質素的陪伴習慣,能夠給娃帶來快樂。
1.多一些不同體驗。
我這一代,無論是意識還是經濟或是自身認知,都沒機會有更多的體驗。大學離開家鄉之後,像是對我開啟了一扇窗,讓我知道平行世界很多有趣的事,遺憾的是我嘗試過的很少。隨著年齡增長,一些思維方式以及行為習慣已經僵化,打破刻板印象突破自我束縛,需要付出更高成本,久而久之那些年少曾經感興趣並願意嘗試的事,到現在依然0接觸。因此,我非常願意鼓勵娃去嘗試,願意給娃提供更多接觸新事物的機會。
早教本身並不重要,但在課堂上有同學,有老師,有爸爸媽媽。大家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課前自我介紹,課中探索教室,一同做遊戲,和玩具SAY Bye… 並且大概率講,願意給娃上早教的家庭通常都更重視小孩教育,大家對其他小孩不禮貌行為,也都表現的非常友善。我家屬於班上的淡定Boy,但早教上下來也會發現,娃在這個熟悉的規則下玩的還是很開心。
2.環境、設施贊、註重衛生。
幾乎所有早教機構都會提供很多高質素的設施和玩具,並且在城市中找到一片足夠大、足夠安全、足夠自由的玩樂設施其實並不容易。遊樂場、親子餐廳等溜娃場地,雖然也有很多好玩的專案和玩具,但它面對的年齡階段要比早教機構更廣,大孩子玩起來可是不會顧及到小寶寶的。
此外,一些遊樂場所因為辦卡費用相對低,遊玩學員很多,面積比較小通風還不好,玩的種類雖多但涉及很亂,大人往往在一邊提心吊膽。而我們報的早教,所有玩具器械幾乎一塵不染,每周一閉關消毒。進去首先量體溫、洗手,拖鞋穿襪子都是硬性要求,想對來說更讓人放心。因此,對於低齡寶寶實際上可供遊玩的地方並不多。
3.早教首先教育的是父母,如何形成高質素的陪伴。
曾經在一個高質素陪伴分享會上提到,高質素的陪伴和父母陪伴時間多少無關,重點是要給娃建立一種信任,特定的時間陪娃做特定的事,形成一種習慣,讓娃有安全感。
隊友周一到周五基本沒啥存在感,僅有的周末時間還美其名曰要混口飯吃。工作日不操心娃的事也就算了,周末還有借口,所以每當我看到隊友回家葛優躺看動漫,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為了檢討自己,隊友定下了每周至少半天全程陪娃時間。大家都嘴上說全心全意陪孩子,可實際上沒有一個固定儀式約束,條款就是空頭支票。我們付出實踐也是從每周一次的早教開始。
在我看來,早教課最大的助推是迫使我們必須放下手機,全身心的陪著娃。花錢過去專心陪娃45分鐘,也比大多數在家玩5分鐘就想摸手機的家長好。因此,每周爸爸媽媽孩子共同參與的早教時間,就是一個很好的高質素陪伴範例。當然,除了早教課,我也會適當安排隊友陪同親子餐廳,萌寵樂園,公園郊遊等,豐富高質素陪伴的方式。
4.傳播先進育兒理念的途徑。
相信不少媽媽都會發現,有娃之前和老人們的狀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有娃之後,那真是一地雞毛。諸如,你給娃咋穿那麽少,你怎麽讓娃在地上爬,你給娃吃的這是啥玩意。而你卻覺得娃明明可以吃小塊了依然給娃餵流食,老人們恨不得24小時抱娃,娃明明該睡覺了還要跟娃玩,完全沒養成娃的規律作息,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大多數父母都是雙職工家庭,實際在家陪娃的時間長輩要遠遠超過你們。兩代人之間育兒理念肯定有很大差異,但如果你們總是以教導者的身份指出老人們的錯誤,那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家庭不和諧,多少人都是因為有娃後的婆媳矛盾,而自己丈夫又不會從中調解才鬧到離婚。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做丁克的,要不是家裏人一直催一致承諾,我才不想要拖油瓶,可畢竟要不要這個決定是你自己做的,父母是直接的法定監護人,既然你生了那就要負起責任,不要指望其他人。老人能幫你帶那是情份,不幫你也不要怪他們。當然,如果真的一點忙都不幫,那當爹的也要註意,別要求媳婦像你一樣孝敬你的父母,畢竟媳婦有自己的親生父母。
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對於離鄉奮鬥的年輕家庭來說,你們家老人可是放棄了自己的朋友圈,放棄了社交,放棄了原有的生活習慣,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給你們帶娃呀。他們受制於受教育水平,接受新思想新方法的速度本就慢,給予他們足夠的包容,避免天天挑刺。同時,早教上和其他家長的交流,也會讓你有很多收獲。因此,早教課除了能提供相對安全的溜娃場地,也更容易接觸先進育兒理念。
5.同齡社交速成。
反對者聲音中,提到我想給娃找一群同齡小夥伴。為此我還特意組建了小區第一個微信群,天知道我有多拼,真是揣著自己老臉偷偷在每棟樓下貼小廣告啊。結果小區微信群變成花式抱怨物業群了(我只想找幾個誌同道合的寶媽和我一起溜溜娃,談天聊人生呀。。。)
因此,早教課是一個父母走捷徑的方法,不用你花很多心思就能找到很多誌同道合的寶媽。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合適的公園本就少,距離和頻次成為限制因素,實行起來難度較高。所以大家實際情況選擇!
當然,早教並不等於早教課
0-3歲是嬰幼兒身體、語言、認知等能力發展的黃金階段,許多腦科學研究也表明,嬰兒出生的頭三年大腦發育最快,2-3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同時,還有這樣一個原則,才能增長的可能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迅速減少。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對寶寶進行科學引導,將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
如果不去上早教,也建議爸爸媽媽每周抽出半天高質素陪伴的時間,全都參與,全身心投入,放下手機和其他事物,把娃放到第一位,優先滿足娃的需求,久而久之,娃就會有一種印象,他是被愛的並且是重要的。之後娃經常會有這種期待,爸爸/媽媽雖然工作忙,但到這個時間就會來陪他。2歲以下娃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是宇宙中心,自己很重要這個觀念。這對娃後天成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也是當娃在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安全感的源泉,有助於娃積極面對挫折戰勝困難。
小孩的成長是建立在父母自我成長之上的,只有父母正確認識早教,意識到陪伴娃成長的意義,做到有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義的事,這才是早教的核心價值。其實,不上早教的娃,每節課必去的娃,和課上瞎玩的娃,並沒有研究表明認真上早教的娃更優秀。孩子優秀更重要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個人的天賦,興趣的激勵等。拿我自己來說,從小也沒上過啥培訓班,沒補過課,但並不比當初上課的同學發展差呀。
所以,無論上不上早教,只要家長們願意學習、願意多花時間、多花心思陪伴娃,都一樣可以教出非常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