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上千,線上一百!」「365天質保,只換不修!」「款式多樣,閃電發貨!」
眼下,網絡配鏡正成為一股熱潮,憑借便捷和低價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不過,伴隨著「真香」一起出現的還有不少「踩坑」教訓,如眼鏡度數不準確、鏡片質素不佳、售後服務不到位等等,有網友戲稱「是否稱心,全憑運氣」。
「線下驗光線上配」,真的靠譜嗎?
消費者:
網絡配鏡踩過這些「坑」
粉絲數過萬的網店商品欄中,羅列著各式各樣的眼鏡框,有顯白冷茶、漸變透綠、清冷灰銀等多種唯美顏色可供選擇。消費者只需輕點幾下,備註近視度數,一兩天後就能收到心儀產品。
來自天津的宋妮便是被網店裏的高顏值眼鏡吸引。「在網上刷到了一個很喜歡的鏡框款式,感覺線上下很難找到一樣的,所以就在網上配了。」她表示,除了對款式「一見鐘情」外,也是覺得方便,因為此前已經在醫院驗過光測過度數了,所以她覺得在網上配也是一樣的。
可結果卻讓她大失所望。下單幾天後,她就收到了商家寄來的眼鏡,「我選的是蔡司澤銳的鏡片,可是戴上之後頭暈目眩,完全適應不了。」於是她帶著眼鏡前往線下機構進行檢測,發現鏡片度數偏高、瞳距也過寬,並被告知這一款式的鏡框並不適合作為近視眼鏡框。
吸引劉林致線上配鏡的則是低廉的價格。在學校眼鏡店驗完光後,她火速在網上下單。「鏡片不是什麽大牌,一共才花了兩百多塊。」她告訴記者,自己給商家的左右眼數據都是425度,可是收到眼鏡之後感覺看東西有些模糊,戴了幾天後,不適感越來越明顯。於是,她線上下機構測了一下眼鏡度數,發現一個鏡片是425度,另一個鏡片則是450度。
「檢測人員還告訴我瞳距也沒有弄好,框架也有變形,不能再繼續戴了。」最終,劉林致重新線上下配了一副六百多元的眼鏡。「之後應該都不會在網上配鏡了,還是不能貪便宜、圖省事。」
記者發現,網上配眼鏡,除了鏡片品質,售後服務也是一大「槽點」。
盡管多數網店會強調「七天無理由退換」,但很少有消費者註意到頁面上的一行小字——因鏡片一次打磨成型無法二次使用,所以鏡片不支持七天無理由服務。
來自江蘇的陳墨此前就被「七天無理由退換」給「迷惑」了。「我收到貨之後覺得疲勞感明顯,眼睛很疼,想退貨。可是找客服反映,對方的態度很不好。」陳墨說,商家強調眼鏡肯定沒問題,只能退鏡框,不能退鏡片。
眼科醫生:
這類鏡片不建議網上配
浙江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震宇介紹,當前公眾配鏡需求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普通的框架眼鏡,另一種是功能性框架鏡,功能性框架鏡又包括中老年群體需求較多的漸進多焦點鏡片(能同時滿足近視和老花需求)、青少年近視防控的離焦框架鏡等。
「功能性鏡片涉及瞳高等復雜參數,所以絕對不建議在網絡上配鏡。」他說,而普通的框架眼鏡不僅要看得清晰,還要戴著舒適。「網絡配鏡的確存在一定的優勢,但也容易出問題。」
他分析,首先,在清晰度方面,得到準確驗光數據之後,網絡商家在磨鏡水平、瞳距參數、散光軸向等細節方面能否精準把控有待商榷。其次,在舒適度方面,鏡框眼鏡、鏡片和面部輪廓、耳位等是要相配的,一般來說需要根據試戴情況對鏡架的鼻托、前傾角、松緊度等進行微調,而網絡配鏡顯然無法完成這一步驟,購買者很可能需要前往線下店鋪進行調整。
吳震宇還提醒,一般來說,驗光的第一步是電腦驗光,也就是用電腦驗光儀進行一個大致度數的測量。第二步才是主覺驗光,即透過被檢查者戴上矯正鏡片後對改善情況進行判斷。
「許多人一知半解,拿著電腦驗光單就去網上配鏡,很可能導致購買的眼鏡度數和實際度數不匹配。」
其實,除了清晰度和舒適度的考量之外,網絡門店的正規與否,也會影響鏡片質素,關鍵指標如保質期、折射率等很可能「摻假」。
此前,記者走訪了杭州某線下眼鏡店,店內工作人員王俊平認為,「外行人挑選鏡片全憑店鋪頁面介紹,很可能掉入商家‘陷阱’。」他舉例,知名品牌蔡司鏡片有很多系列,店家有可能拿最便宜的一款或是蔡司旗下子公司的品牌來做噱頭,消費者可能就會以為是一樣的。
業內人士介紹,蔡司鏡片具有全國統一價目表,但是每個店鋪在折扣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差異,導致售價不同。「但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網上價格和統一標價差得太遠,一定要留個心眼。」
網絡配鏡有風險
消費者如何維權
由此來看,不管是選擇正規店鋪或便宜小店,網絡配鏡都存在風險。如果線上配鏡產生不適,會對人體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害嗎?
吳震宇坦言,自己遇到過不少線上上配鏡後因為度數不匹配或軸向不對前來二次驗光的患者。「其實這些情況,倒也不一定會導致什麽器質性的損害,但是會有一些功能性的問題,比如配戴不舒服、眼部疲勞酸脹加重等等。」
那麽,對線上上配鏡又退貨無門的消費者來說,該如何維權?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表示,一般的驗光配鏡很難界定為是一種醫療行為。「如果消費者在網上配鏡時遇到鏡片質素參差不齊、售後服務不夠完善等問題,最終還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進行維權。」
不過,業內專家也指出,盡管一般配鏡並不屬於醫療行為,但畢竟涉及到眼部健康,還是應謹慎對待。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謝立科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指出,從整個視光行業來看,國家應明確整個配鏡行業的監管部門,多頭管理很可能最後會成為「無人管理」。其次,要嚴格把控配鏡機構和配鏡人員的資質。此外,還要對鏡框、鏡片、包括隱形眼鏡形成一個標準的質素評價和價格規範體系,並建議從法律層面對整個行業進行規範,明確懲處措施,提高違法成本。
「總的來說,盡管當下網絡配鏡存在一定優勢,但是站在醫生的角度,我還是會建議公眾去線下配鏡,透過完整的試戴調整流程來確保配戴的清晰度和舒適度。」吳震宇強調。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宋妮、劉林致、陳墨、王俊平均為化名)
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