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學齡前兒童睡眠問題與情緒行為有何關聯?這項研究3年追蹤了1.7萬人

2023-12-21親子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線上釋出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江帆教授、王廣海研究員團隊利用大型人群佇列,揭示的兒童早期睡眠與情緒行為問題的相關性研究。
12月2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述醫院獲悉這一訊息。
發表的論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供圖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問題是兒科門診中家長常見的就診主訴之一,來自歐美國家的研究數據顯示,6歲以下兒童中患有或曾經患有睡眠問題的發生率約為20%-30%,而在中國,這一發生率為30%-40%。與此同時,睡眠問題與兒童日間過度困倦、註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行為問題密切相關。
本研究透過對17182名3-4歲學齡前兒童從初入園起開展了3年追蹤,研究團隊率先揭示了學齡前兒童中睡眠問題與情緒行為問題的動態發展變化規律,發現對於初入幼稚園時即有睡眠問題的兒童,其中50%在幼稚園畢業時睡眠問題仍然持續存在。
研究團隊發現,在上述年齡段兒童睡眠問題得到緩解,可能會有利於其情緒行為問題的改善。而持續存在的睡眠問題或者新發的睡眠問題,與情緒行為問題的發生密切相關。這一研究結果提示,要高度重視年幼兒童的睡眠問題,尤其對於持續存在、幹預效果不佳的患兒,家長應積極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江帆表示,當學齡前兒童存在持續性的睡眠問題或在這一階段新發睡眠問題,會更容易導致新發情緒行為問題,且已有情緒行為問題會更難消退。睡眠問題的好轉,尤其是睡眠抵抗、睡眠焦慮、睡眠持續時間不足、異態睡眠問題的好轉與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的好轉密切相關。因此,早期預防和幹預兒童的睡眠紊亂,可能是預防和幹預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有效、可推廣策略。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住院醫師鄧玉嬌博士,她在導師江帆教授帶領下,長期開展睡眠對兒童社會情緒發展的臨床和機制研究。
近年來,江帆教授團隊與來自19家醫療機構的全國同道一起,歷時16個月完成了【中國6歲以下兒童就寢問題和夜醒治療指南】,於2023年5月發表在【中華兒科雜誌】。該指南是國內第一部6歲以下兒童睡眠循證指南,針對兒科醫生和家長最關心的臨床問題給出循證推薦意見。
目前,課題組團隊正在進一步開展大規模嬰幼兒睡眠的臨床幹預研究,同時利用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腦智發育平台,深入研究睡眠及睡眠幹預對嬰幼兒腦智發育的影響及潛在神經機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