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個「四顆糖」的故事:
在他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名男生想用磚頭去砸同學,陶行知看到後及時制止了他,並讓他到辦公室等他。
陶行知了解情況後,回到辦公室,發現男生在等著他,便掏出一顆糖獎勵男生,原因是男生比他更準時。
緊接著,他又獎勵男生一顆糖,並說:「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之後,陶行知獎勵了男生第三顆糖,因為男生之所以想砸那些同學,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陶行知覺得男生有正義感。
最後,男生主動向陶行知承認錯誤,覺得無論如何自己都不應該對同學動手。
聽到這,陶行知又獎勵了他一顆糖。
整個過程,陶行知都和顏悅色、輕聲細語,並未有一句指責,卻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最有水平的教育方式,莫過於言遲,面緩,心靜。
孩子的內心世界敏感而脆弱。
對父母而言,可能只是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但對孩子而言,卻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聽過這樣一句話:思維先於言語,能解決90%的難題和100%的誤會。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能夠先思考片刻,謹言慢語,溫和有耐心,孩子也會更願意聽。
2016年,俄羅斯科學院的學者,針對不同情緒對大腦的影響,做了一項試驗。
他們發現,當人們處於憤怒的情緒狀態時,大腦的杏仁核活躍指數直線下降。
這一指數,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溝通與思考能力。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動輒暴躁易怒、發脾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倒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
教育路上總會遇到各種難題,當父母懂得讓負面情緒及時剎車,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理性地用愛去理解、包容和引導孩子,孩子身上的壞習慣自然能改掉。
慢養教育理念創始人黑幼龍先生曾經說過:
「中國家長90%的養育難題,大多是因為太急了。」
當你靜下心來,就會發現大多數焦慮,其實都來源於自己的內心。
詩歌【走在自己的時區裏】曾這樣寫道:
「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你在你的,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你自己的時區裏,一切都非常準時。」
當父母放棄無用的焦慮,保持松弛、平穩的心態,孩子自然會在人生地圖上找到最適合的路。
當你管住嘴、穩住情緒、放下焦慮,安靜地守護著孩子的成長,家就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就是孩子最依戀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