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條件允許,不要讓姥姥帶娃」,寶媽說出4個理由,值得大家深思

2023-12-12親子

導語

「外孫是外人,孫子才是自家人」,對於很多老人來說,孫子比外孫更親近,所以孫子應該是爺爺奶奶搶著來帶。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爺爺奶奶只是來欣賞」,「爸爸回家只顧著躺沙發」,而育兒的重任,就交給了姥姥,這也是越來越多姥姥加入了「帶娃主力軍」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聞網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占比最高的是姥姥帶娃,高達43.9%,奶奶帶娃低至14.7%,選擇自己帶娃的寶媽只占27.5%。

在紀錄片【姥姥】裏,優優姥姥無奈地說,女兒沒有生孩子之前,婆婆就叮囑她,「妹子,這姑娘生了,你可一定得來啊!」,結果她來了之後,就走不了了。

而格格姥姥提到自家的外甥女,看到她給女兒帶孩子,外甥女歡喜地說,「我解放了,以後我兒子的孩子,不用我照看了!」

為什麽會有越來越多的姥姥來帶娃?

一方面是因為爺爺奶奶的缺席,還有另一方面是因為女兒的選擇,更傾向於讓親媽來帶娃,避免跟婆婆起矛盾。

「條件允許,不要讓姥姥帶娃」,寶媽說出4個理由,值得大家深思

姥姥帶娃,看似避免了婆媳矛盾,親媽更心疼女兒,照顧孩子更用心,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

閨蜜芊芊即使懷孕生子,後來也能順利重回職場,事業更是上一層樓,這得益於親媽對她傾盡全力的幫助。

從兒子出生後到6歲,這6年,都是媽媽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兒子跟姥姥的感情深厚,甚至超過了她這個親媽。然而,孩子上小學後,親媽卻鬧著要回老家,再也不回來了。

芊芊覺得詫異,明明我們相處融洽,孩子長大了,正要享福的時候,親媽卻要走了?細問之下,她才感受到自己對老人的虧欠。

老人帶娃出去玩,跟別人追逐的時候,娃不小心摔倒了,疼得哇哇直哭,女兒把親媽訓斥了一頓,讓她以後都要牽著孩子的手走路,但是孩子調皮又好動,哪裏願意配合啊!她是左右為難。

如果沒有女兒跟女婿的意願去做,一旦孩子出了差錯,受批評的總是老人,而且女婿還總愛提,「你要是帶不好孩子,我就讓我媽來帶!」,這話說多了,也傷透了老人的心,老人礙著女兒的情面,只能一忍再忍,夜裏一個人偷偷躲在房間抹眼淚。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長大了,有了自理的能力,她也沒有後顧之憂了,可以放心回老家了。

芊芊本以為親媽在身邊是享福,沒想到卻讓老人承受了那麽多委屈,她後悔不已。如果再來一次,她絕對不會選擇讓媽媽來給自己帶孩子,她還提到了關於姥姥帶娃4點壞處,讓人深思。

1.寶媽跟姥姥的相處,缺乏邊界感

如果是婆婆帶娃,媳婦顧及到老公的感受,會對婆婆以禮相待,但是面對親媽,就不一樣了。

因為是母女,感情深,說話會更加毫無顧忌,女兒會覺得,自己還是跟結婚前一樣,媽媽需要無條件地寵著我,哪怕是再無理的要求,媽媽也需要盡力做到。

如果媽媽做錯了事情,就要承受女兒的怒火和責罵,但是女兒卻不會像安慰婆婆一樣,去安撫自己的親媽,反而會漠視親媽的感受。

孩子是親媽在帶,家務也是親媽在做,女兒跟女婿一樣,當起了甩手掌櫃,育兒都是親媽的責任,老人反而像是免費的保姆了。

寶媽跟姥姥的相處,如果沒有邊界,只知道使喚老人,這樣的相處,對於老人來說,多一天都是遭罪,毫無幸福感可言。

2.姥姥帶娃更費心

孩子精力充沛,尤其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更容易受傷,姥姥帶娃,精神高度緊張,生怕孩子磕碰了,一旦遇到孩子生病,姥姥還得熬夜帶娃。

對於姥姥來說,給女兒帶娃,不但不輕松,而且還有苦難言,辛勞不說,還更費心神,做得好,沒有人表揚,但凡有事情出了紕漏,不但要忍受女兒跟女婿的指責,還有來自於爺爺奶奶的不滿。

3. 姥姥付出多,很難得到女婿的尊重

對於老人來說,再辛苦的活,也比不上種地,再累也不會有怨言,但是在女兒家的生活,老人卻過得戰戰兢兢。

畢竟女婿跟自己沒有血緣關系,而且老人也不想讓女兒為難,遇事只是強忍著,但是同一個屋檐下,怎麽可能沒有矛盾呢?

女婿可能會對姥姥有敵意,覺得是她搶奪了奶奶跟孩子相處的機會,剝奪了奶奶想要兒孫繞膝的快樂。

不僅如此,姥姥來帶娃,女婿會更加心安理得地偷懶,反正不是自己親媽,既不用擔心老人勞累,不會去搭把手,也不會尊敬老人,反而會因為老人沒帶好孩子而大發雷霆。

在紀錄片【姥姥】裏,格格姥姥提到女婿時,一臉落寞,自己給女兒帶娃很長時間了,女婿卻從來沒有叫過自己一聲「媽」,她調侃自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讓人心酸。

4. 姥姥沒有歸屬感,犧牲事業或者個人追求

姥姥一個人來到大城市,給女兒帶娃,不但孤苦無依,而且沒有歸屬感,生活變成兩點一線,即使孩子上了小學,也不過是多了一個需要奔波的場所而已,生活單調又乏味。

紀錄片【姥姥】裏,帥虎姥姥愛唱歌,但是為了給女兒帶娃,她只好放下了手裏的小生意,老兩口從老家過來,剛開始一個人都不認識,她只能抱著孩子坐那裏發呆,頭發都白了不少。

昀昀姥姥當過演員,退休後開始還能過過戲癮,女兒旅遊或者是跟朋友們聚會,日子過得愜意,自從孩子出生後,她給女兒帶娃,失去了自己的業余時間,只能圍著竈台和孩子打轉了。

她想念去世的母親,想趁著清明節,回一趟老家,回老家後,她見到了久違的親友,兩人相談甚歡,分別時兩人依依惜別,約定有緣再聚。

回到鄭州後,她的心情很舒爽,再也不是以前那麽的憋屈,好像變了一個人。後來她跟朋友們,一起去看戲,即使女兒圍膝前,老人們也無法擺脫命運,為了孩子,為了女兒,再難也要捱下去。

老人們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或者是愛好,心甘情願地給女兒帶娃,但是她們始終適應不了大城市的生活,也沒有自己的時間,去培養或者繼續自己的愛好,這才是讓她們最無法忍受的事情。

其實老人並沒有帶娃的義務,但是老人願意雪中送炭,來幫忙帶娃,這就是情分。

老人為帶娃做的犧牲,理應被年輕人看到,真心為女兒帶娃的老人,應該被善待。

作為兒女,我們應該對老人更寬容和諒解,在工作之余,我們應該勇敢承擔起育兒的責任,讓老人有閑暇去放松,有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興趣,結交更多同齡的朋友,讓老人在這個城市裏,感受到多一些溫暖,少一些孤獨。

往期精彩回顧:

為何姥姥逐漸成帶娃「主力軍」?奶奶在忙什麽?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事實證明,長大後還能「跟媽親」的孩子,多數是媽媽做對了這4點
一種「新式帶娃」興起,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愉快,家庭和睦
一種「新型偏心」正在二胎家庭蔓延,無關重男輕女,但更傷害孩子
奶奶和姥姥,到底誰跟孩子最親?科學的排序,值得父母老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