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人路過,從小移民。 建議各位爸爸媽媽認為孩子是美籍就申請美國大學更容易的多咨詢一下,不要聽信中介的一面之詞。
我母校是某個常春藤學校,畢業後也一直替母校面談申請生,因為身在倫敦,我面談組是國際學生。 去年有一次跟一個學生談他說他在美國出生,但是父母是德國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會了德國,他想去美國念書。 事後我還問了我們組的負責人說美國出生的不是公民嗎,怎麽分到了我們這裏,她說歐洲高中制度不一樣,不能和當地學生放一起。 而且高校現在越來越難,我母校五年的錄取率才是7%(這還是平均了畢業生子女30%的錄取率)。 我面談的學生個個英語流利,學習出眾,課外活動一大堆,被錄取的百分之十都沒有。 所以我本人對那些說美國公民就和國內學生一起競爭的說法是存疑的,最好多聽一聽。 但是據我所知,美國聯邦政府的助學金是只看國籍的,所以你能申請助學金,但是學校是不是真的因為國籍把你和本地學生放一起決定是否錄取,我表示懷疑。
至於公立大學,據我所知這種有美籍但是不住美國的學生似乎不能算州內,當然個州的法律可能都不一樣。 以加大為例,你要證明過去兩年中你的生活沒有依靠父母,對於高中生來這幾乎不可能。 記得我當年申請州立大學的時候,是GPA和SAT都過了某個數碼就有99%的錄取率,成績的比分非常重。 可是對於不是本州居民,國外高中沒有GPA一說的學生,學校會不會因為你是美籍就主動換算然後把你當成州內學生算我還是懷疑。 畢竟我當年美籍,不是加州居民,申請柏克萊是完全當外州學生算。 當年被兩所常春藤和芝加哥大學錄取,UCB卻被wait list。
還有,我覺得國內高中生和美國高中生走的完全是兩條路線。 中國內的哥哥姐姐們高中三年除了準備高考什麽都沒有時間,但是美國大學更看重你的多元化(當然也不是一概而論,你能代表中國參加奧數麻省也是可以上的)。 我高中修了十余們AP,不算少,但是我的大部份課外時間確實花在各種俱樂部和義工還有打工上面。 學校兩點半放學但是我一般六七點才到家,作業還沒做,每天大概十點睡覺。 而且課外活動可不是參加完就算,還必須要做到領導位子帶動俱樂部的發展。 所以我真不知道兩手打算的父母如何準備讓孩子兼顧中美大學完全不同的要求?
至於有人說外籍學生申請清北容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