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作為一個接近崩潰的全職媽媽該如何找到生活的意義?

2017-11-05親子

我孕中期的時候,閨蜜帶對雙胞胎嬰兒回國,我們驅車千裏前去探望。

她對我說:到時候你生了,記住有人幫忙千萬不要拒絕,能幫多少幫多少,就是有人看一眼也是好的。

我心想:切!你忘了我們是啥?我們是耐高溫耐高壓的好鋼!我才不要人幫忙呢,自己生自己養。

咱說到做到。月嫂工作了26天,因為純母乳餵養,她主要負責的是給孩子洗澡、換衣服和拍嗝。但過了頭一周後,心軟的我晚上沒喊她起過夜,我已經學會側躺著餵了。我家月嫂有點懶,只接新生兒的單,因為舒服。她一次也沒進過廚房,吃過飯的碗都是放在桌子上我老公端走的。我們是感謝她的,因為她起到了穩定我們這樣新手父母情緒的重要作用。

月嫂到期後我開始自己一手帶,老人一點也沒讓插手——確切地說,我們生產時就沒通知上了年紀的老人們來。當然我老公很體貼給力,可是工作時間跟題主老公半斤八兩,天沒亮透就走了,晚上八九點躲過晚高峰才回來,有時候他要出差,臨行前這同學愁得睡不著覺,怕自己不在家,老婆一個人帶娃連澡都不能洗(確實洗一半頭發沖出來過)。

我也是去了老公工作的異地,不過對於我來說,這個孤獨寂寞不是什麽大問題,我……我還挺喜歡的。題主有留學經驗,我覺得這個對孤獨的承受能力還是有基礎的(但我得承認,我閨蜜說的有人幫手別拒絕是對的,如果沒有呢,那也得學會平靜接受並做好相關準備。)

到了孩子爬得飛快的時候,形勢開始嚴峻起來了:我感覺及時上個廁所變得非常困難,在家時還能把孩子帶到廁所裏;到了公共廁所就得大開著隔間的門,眼睛一定要能看到嬰兒推車,尤其是孩子睡著的時候。什麽私密羞恥感,我可是完全不在乎了。

這時候我家用了一個鐘點工,周一到周五每天來一兩個小時,她把午飯做好放在廚房,但是我居然有時連用微波爐加熱一下都騰不開手來。她不負責做孩子的輔食,帶娃的同時準備好輔食成為我每天的一個小挑戰,那真的跟打仗一樣。

但也熬過來了。整體還蠻愉快的: 因為寶寶的每一個皺眉都是可愛的啊

成長中我是兄弟姐妹中各方面墊底的,無論工作也好、學業也好,啥啥都沒有入過姐姐們高標準嚴要求的法眼,唯獨真能自己一個人帶娃這件事,才把她們給折服了。 我是徹頭徹尾自己帶,還能在帶的同時把市面上能找到的育兒類的書看完了。從此之後,她們終於把我當大人看了。

這是我無意間找到的一個……意義。呃

如果你問我在孩子兩歲四個月離乳前有沒有崩潰過,我覺得還好(可能是忘了)。我真正記憶最深刻的一次崩潰是孩子三歲多上幼稚園後得流感:高燒了六天。孩子爸爸出差三周沒回來,我自己中招也高燒什麽的就不值一提了。

我是如何在全職媽媽的角色中平衡自己的呢?

1、 多戶外

每天風雨無阻三小時以上(刮風下雨就把孩子的推車罩上,照樣出門)。孩子每天有一個小覺是在推車上睡的,我推著快步走。不走的時候他睡我看書。我基本上有書看內心就能平靜,所以這不僅是保證他的戶外活動量,也是我自我調節的一個方式。

為此我們辦了一個帶開闊園景的博物館的年卡。

我們玩水玩沙玩石子玩樹葉玩草地……不僅孩子玩,我也玩。 大自然真的很療愈

我們去動物園,植物園,風景宜人的一切地方。路程遠的話一個小覺安排在安全座椅上睡。

總之,我們的活動半徑還是挺大的,沒有把自己困在室內——我家孩子一直到現在,坐安全座椅和推車都是很配合的。

2、主動交友

小區裏差不多大的孩子,我都主動上前搭話,不管是老人帶還是媽媽自己帶。然後邀請他們來我家玩。也會約著一起去附近遛娃,交流帶娃經驗。這一點最重要的是與人交流時要有包容心,在帶娃問題上尤其要懂得尊重他人,求同存異嘛。

我和快遞員夫婦也成為了朋友,後面我們搬走的時候,我把孩子帶不走的玩具送他家老二了,我很感謝他按門鈴時總能考慮到我家孩子是不是在小睡。

(現在孩子大了,都變成他邀請朋友來家裏玩,或是朋友邀請他了,老母親我努力配合就行了……)

3、辦了健身卡

因為新開業,所以健身房沒什麽人(但也沒有裝修異味)。所以我常帶孩子去。周末的時候,我老公負責帶兩個小時,我上一節課。雖然一周只有一次,但仍能帶來巨大的滿足感。

我還買了幾本產後恢復的書,和健身教練時常交流:學習理論一直是我擅長的,一起吹吹牛多好。畢竟開練的時候太累,哪有張嘴說容易。

教練們熱衷於和我娃玩爬跑步機的遊戲:他們手動撥動跑步機,時不時快一下慢一下鍛煉他的反應能力;他還會在捲動的瑜伽球上不斷爬(這平衡能力!),笑得可歡了。

我們也辦過一個親子遊的卡,主要是看上那個室內遊樂場了,有時候帶娃去爬個痛快,還能和其他帶娃的父母交流一下。

4、 會友

這一點我老公值得表揚,我自己的朋友都在外地,偶有探望(異地前來,真是情深意重),但他對我娘倆開放並深度開發了他的朋友圈。

我們周末就和有娃的家庭效遊小聚,娃推車上睡。

5、 學會多工操作

做輔食的時候,把兒童餐椅搬到廚房,扔幾根菜讓孩子「幫忙」。帶孩子去菜場認果蔬,順便買菜了。我跟賣菜大爺大媽學了很多菜的做法,而我娃總能得到一些有趣的贈送,比如說長得像人參的胡蘿蔔。他尤其喜歡看大爺大媽們剝豌豆。

帶孩子曬太陽的時候,和保安大叔一起逗逗鳥,聽聽他養鳥的真經。我很開心去了解了我不熟悉的生活。

對隔壁鄰居家的小哥哥開放了我家的玩具區,也帶孩子去他家串門。我呢,順便透個氣。

6、把發展規劃放長遠,保持韌性

全職媽媽是有價值的,但 對很多媽媽來說,只帶好孩子是不足夠的 ,這是很能夠理解的。 我們還有社交的需求、自我價值實作的需求、保持獨立性的需求、獲得持續經濟回報的需求、自我發展成長等需求。 如果你不甘心僅僅帶好孩子,這其實是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麽去做,因人而異,這個探索的過程可能是艱難的。

但在孩子小的時候,娃抱著大腿,光幹著急是沒用的, 這種茫然的焦灼感和迫切感,對自己的不滿意感,恰恰是令人壓力最大的部份。

這時候,一定要記得提醒自己,保持韌性、保持學習,放眼長遠。信念不可丟,日常帶娃卻要腳踏實地。

我覺得孩子一歲半前我尤其充實,因為我之前就是這麽規劃的。到孩子大約兩歲半的時候,我開始蠢蠢欲動,我的原計劃是帶到三歲,我認為上幼稚園後我就解放了(事實證明我太過天真,有些事還是需要親身經歷才體會深刻)。

人一旦有了其他想法,就容易心亂 。我有一個短暫階段就不那麽安分於專心陪孩子做重復的低幼遊戲了。但我很快在孩子身上發現了降低陪伴質素的負作用了, 這是不是也側面說明了我們很容易忽略的:自己帶孩子的價值和意義?

我迅速做出了調整:現在陪孩子時不幹別的,認真地投入,聽、看並做出回應。

自己帶孩子對我們心理健康的一個意義是我們不用愧疚對孩子的陪伴過少,這是許多無奈的職場媽媽時常感覺到的撕裂(做現代媽媽真不容易啊)。

先拋開那些實打實的壓力不談 (我不是阻止大家為職業發展做出規劃) ,我覺得生活的意義就是活在當下,耐得下來心,沈得住氣。

現在對我來說也是這樣的。

對抗崩潰最好的辦法,對我來說是行動: 當我們行動的時候,我們的焦慮就消失了大半

能做多少做多少。 因為你的現實情況只有自己才知道 所以只有你自己分析判斷,做出決定 。包括是否能去工作,什麽時候能工作,做什麽樣的工作,工作的時候找誰當援手……或是先暫時在家好好帶娃,緩一段時間再說。

我覺得生活的趣味也在於重復的平淡,也許是我老氣橫秋了吧。我聽說過「生活在別處」,那是浮躁的心的最好的借口。

但我好不容易才體會到: 生活正是在現在

浮華之下,什麽才是生活本真的意義,媽媽們應該更能平靜下來心,去尋找和接近答案。那些風光無限,有時候別人眼裏看到的,但孩子天真蓬勃的長勢,是與我們緊密相連的。如果你能兼而有之,再好不過,如果你實在難以兩全,記得給自己時間。

然後,在每一天,給自己一點點me time,哪怕只有三五分鐘也好。 讓自己透得過來氣。

以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