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說老外一個人能帶寶寶,而中國人要一家子?

2019-03-31親子

首先,沒有人帶娃容易! 老外一個人帶寶寶也一樣累成狗。

座標美中大農村,倆娃,一個三歲一個一歲。

連美國人都會同情地問我:你是怎麽做到同時帶兩個toddlers的?

能怎麽做,不就是打碎牙齒往肚裏吞,臉上笑嘻嘻,心裏XXX嘛!每次表面上和善地跟倆娃說「你們不可以這樣」,心裏都幻想把倆娃褲子扒下來讓他倆並排趴著我左右開弓打屁股。

我鄰居三個孩子,老大和我差不多年齡,最小的老三也讀研了。鄰居天天問我要不要幫我帶孩子,他們對帶孩子的辛苦記憶猶新,並且天天忠告我:人有兩只手,最多能帶兩個孩子,千萬別要第三個,會被累死的……

我一個跟美國人結婚的朋友告訴我,她婆婆直接跟她說:別指望我幫你帶孩子,我自己帶大了三個,受夠了,這輩子不要再帶孩子了。

所以老外帶孩子也一樣痛不欲生好嗎!

然後,的確美帝很多家庭在沒有老人、保姆的條件下帶三四個甚至更多孩子。

這裏面又有幾種情況,一種是 真·狼人 。我老公一同事生完孩子一個星期就回來上班了,因為「在家無聊」。她今年四十歲了,去年還作為愛好參加了鐵人三項!

一種是孩子年齡差得大,大娃給二娃當家長,二娃給三娃當保姆,只要把第一個娃帶出來後面就輕松了。

還有真的不在乎孩子的,就和我們以前一樣一口氣生六七八個基本任由自生自滅的。

而最多的情況,不過是老人不幫忙,又請不起保姆,沒辦法只能咬著牙硬撐罷了——就跟你996、007一樣,沒得選而已。

不過也正因為這最後一種情況是大多數,所以一方面社會給與了這類家長很多支持和幫助,一方面美國人的一些生活方式也使得獨立帶娃相對簡單。

先說社會方面。

最直接的是退稅,多一個孩子每年多退幾千刀。

然後是資訊支援,我們州衛生部下屬有一個非盈利組織專門給0—3歲的孩子家長提供指導和幫助。從我懷孕開始有誌願者每周上門1對1給我科普孕產育兒知識,今年疫情起來還給我打電話問有沒有經濟困難,需不需要免費尿布。現在因為疫情不登門了,改成影片會議,會議後還會把育兒知識的講義寄來。

無痛分娩十分普及,將生產的痛苦降低到最小,讓產婦可以以一個較好的狀態進入新的角色中。

除了關註孩子的健康也會關註家長的狀態,我從懷孕到生完孩子抑郁測試卷不知道填了多少次。

兒醫有24小時電話,隨時可以答疑。

圖書館有專門的幼兒區域,每周有從0歲開始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活動,我家大娃從三個月開始出入圖書館,二娃更早。另外只要登記住址,圖書館會給五歲以下的兒童定期寄來免費的圖書。

消防站兼職教新手父母安全座椅的安裝。

一階輔食一美元兩盒,二階的好像是一點五刀兩盒。除了偶爾想給娃吃點新奇口味才自己動手做,平常買現成的溫水泡一下就可以給娃吃了。

走到哪裏都有為家長和孩子提供的便利設施。尿布台男女廁所都有,或者有些地方幹脆除男女廁所外專門設立一個家庭廁所,方便帶孩子的家庭使用。

除了愛荷華州,其他所有州都有法律規定女性可以在公共場所餵奶(這是當年懷大娃的時候誌願者告訴我的,不知道現在愛荷華州改了沒有。)

母乳的時候無論在哪兒問一下你們這兒有母嬰室嗎,即使沒有也會想方設法騰出個房間來讓你餵奶。所以在商場看到推著一兩個月的嬰兒逛街的媽媽太正常了。

再大一點上學了有校車接送,到上學的點把孩子領到家門口,下學的點校車就把孩子送回來了。

社會大環境沒有那種仇視孩子的氣氛,相反保護小孩天性、理解父母不易是政治正確。如果遇到小孩在公共場合哭鬧,家長得到的基本都是理解和同情的目光——畢竟大部份人就算沒有孩子也有弟弟妹妹,很明白有時候小孩子鬧起來家長是真的沒辦法。

另外也沒有那種要為了孩子犧牲,孩子就是一切的氛圍。反而會一直鼓勵家長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要treat自己。

(轉譯放最後了)

圖上是我生孩子的醫院給的出院資料中的一部份,充滿了鼓勵,全是在教媽媽怎麽照顧自己,怎麽愛自己。

然後說個人方面。

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減少了一些對我們來說很繁重的家務。比如他們襪子內褲一起洗衣機洗,比如他們做飯是真心簡單,再比如他們習慣吃冷食。

我在醫院生完孩子醫院給播放的育兒知識影片裏介紹沖奶粉時,是直接開啟水龍頭往奶瓶裏灌水的……(國內之前有人這麽做,被乘警發現,一查發現是人販子)

另外家電也解決了一大部份家務,比如洗碗機,烘幹機基本是家家都有的。

美國提倡為了減少嬰兒猝死,從出生就要分床睡,我生完大娃一個星期後還有護士專門開車上門來檢視我家娃的睡眠環境(要知道我家離醫院高速還得開二十分鐘啊)!而這其實也提高了家長的睡眠質素,為之後嬰兒學習自主入睡和分房打好了基礎。

還有美國人很鼓勵孩子早早承擔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我家二娃十五個月開始就知道吃完飯要自己把用過的碗扔進水池裏了(他要惦著腳伸直手臂才能夠到水池)。

另外美國人養娃是真的挺糙的,我覺得我跟國內的家長比已經是佛系中的戰鬥佛了,然而跟美國家長一比,老顯得我保護過度似的……

羅列了這麽多,其實我想說的就是,並不存在外國的媽媽/爸爸比較厲害, 所有看起來溫馨的曬娃照後面,都是一樣的一地雞毛、雞飛狗跳。

而在美帝之所以不需要一家子人帶寶寶, 一方面是別無選擇的無奈,一方面是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

而我們的媽媽大多得不到同樣的支持,還要面對和上一代的育兒觀沖突、社會大環境的壓力、家人對產後抑郁的不了解、不重視等等。

就連這個問題,似乎都隱隱含著「你看人家老外能做到,你怎麽就做不到」的責問。

我們的媽媽們已經太難了,如果可以,請給她們一點幫助和支持,如果不能,就少一點指責,少給點壓力。

如果你是一個新手媽媽/爸爸,告訴自己,你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在網上看到的那些母嬰博主、育兒達人,在網絡之外,也和你一樣面對著所有崩潰的時刻。自我懷疑的時候,告訴自己,不是你不夠好,你只是需要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如果你不屬於這個群體,或者不是那個帶娃主力,那就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同理心,少提意見——包括偽裝成建議的意見。

與其責問新手父母們為什麽不能自己帶孩子、為什麽不能做的更好,不如問問他們有什麽需求,我們如何才能給他們一點幫助。

更新

把原文兩張圖片內容的轉譯放這兒了:

安利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