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如何培養新生兒良好睡眠習慣?

2021-06-26親子

專業的睡眠訓練比較復雜,一般也不忍心對寶寶實行。更現實的做法是在寶寶出生後的前3個月內,幫他潛移默化好的睡眠習慣。

1. 盡早培養寶寶的晝夜節律

寶寶的黑夜和白天應該是和大人一樣的,不建議透過拉窗簾遮光,或者開夜燈的方式來人為為寶寶制造黑暗和白晝。其實,寶寶並不害怕黑暗,我們所以為的「害怕」只是正常的驚跳反射。

清晨,第一時間拉開窗簾迎接陽光,家人們行走、說話、做事,對寶寶而言一切都自然發生。晚上,幫寶寶做好清潔工作,拉上窗簾,關掉燈光,帶寶寶入睡。

如此,寶寶的生活環境就是最自然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在白天他會慢慢轉換成淺睡眠,慢慢增加醒來的時間。在晚上的黑暗裏,完成他的深度睡眠和身體激素的分泌,完成他的生長發育。

這樣,就避免了黑白顛倒,形成自然健康的生物律動。

相反,如果對寶寶睡覺太過小心,白天還拉上窗簾,全家人不許大聲說話,就會讓寶寶把白天當作黑夜。到了晚上,如果給他開夜燈,不光不利於晝夜節律的形成,而且會對寶寶的身體激素分泌產生幹擾。這兩種做法都是在顛倒寶寶的黑夜和白天,阻礙寶寶正常的生物律動的形成。

2. 有規律的餵養

在寶寶出了月子以後,他的醒著的時間會越來越多,玩耍的時間也會多起來。 白天的時候,大人可能看著寶寶不是那麽困,於是不斷陪玩,讓寶寶該有的睡眠沒有保證,進而導致「黃昏鬧」。相反,有的寶寶又被放任超長時間的單次睡眠,導致晚上入睡困難。

和大人一樣,規律的作息會有助於嬰兒睡眠穩定性的建立。精心規劃的規律作息,讓寶寶的玩耍時間、睡覺時間合理又有保證,寶寶和媽媽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一天的生活。作息舒適穩定的寶寶,睡眠自然容易得多。

按照「吃-玩-睡」的模式,規律白天的作息,規範他的生活節律。

首先讓寶寶吃飽,吃完後盡量玩一會兒,不讓寶寶立刻睡覺,等玩了會有倦意了再入睡。每一個環節多長時間,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定,並做好記錄。

如此一來,媽媽很清楚當下的這個環節,寶寶發出的請求是想吃還是想睡,有效減少寶寶的哭鬧,入睡才能有一個安靜的情緒。有了規律的作息,寶寶睡得也更踏實。

3. 捕捉犯困訊號,抓住時機

「寶寶鬧覺了,快哄哄。」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媽媽們也習慣了以寶寶哭鬧作為睡眠訊號。

但實際上,等到寶寶哭鬧再去哄,入睡就沒那麽容易了。所謂的鬧覺,其實是,早在哭鬧之前,寶寶就已經產生了睡意。

他想睡覺了,大人還一直逗引他玩耍,寶寶只能用哭來反抗了。

天使寶寶從來不等困急了才去睡。不同性格的寶寶,有自己的犯困特征,大人要留心觀察,及時哄睡。

1)打哈欠,揉眼睛

這是寶寶犯困的最明顯表現。發現孩子有揉眼睛、眼皮耷拉、打哈欠等現象時,可別以為就是一個瞬間的簡單動作。

大人或許下一秒重新恢復精神,小寶寶可不是這樣。有了這個動作,寶寶就是困了,寶寶只想睡覺。

2)懶洋洋,吮吸手指

有的寶寶想睡覺的時候就會變得懶洋洋的,它不再興奮地四處張望,不再張開小嘴巴對你嘻嘻笑。

除了吸吮自己的手指,什麽都不想做。這時候媽媽就要註意他是不是困了或餓了。

3)動作遲緩

一直手腳並用,蹬甩不停的寶寶,動作越來越慢,甚至停下來。說明寶寶可能犯困了,想睡覺了。

4)無法集中精力

當你對他說話的時候,寶寶眼神飄忽,似乎在神遊物外。對你的逗引動作也沒反應。這是寶寶累啦,想睡覺。

3. 培養床上入睡習慣

這個做法的底層原則是, 寶寶入睡的起點必須是在床上,不能依賴於媽媽的懷抱、搖籃、車子等 ,以便他建立起自己入睡的習慣。

給寶寶自己嘗試入睡的空間,別著急去幹預。

在寶寶犯困但還清醒的狀態下放到床上。即使寶寶有情緒,在床上哭鬧,大人也不要輕易把孩子抱起來,而是坐下或躺下,拍拍寶寶,哄一會。

可能有時候,寶寶哭鬧厲害,把孩子抱起來哄一哄,但一旦孩子變得平靜下來就把他重新放回床上。

如此反復,寶寶習慣了在床上入睡。每次想睡覺的時候,一個人在床上會很安心,很快睡著。

同樣,如果晚上自己醒來,不用抱起,只需拍一拍哄一哄,也能夠很快自主入睡。

4. 建立睡眠儀式

利用一系列穩定的、有先後順序的事情,比如,洗澡、穿睡衣、喝奶、講故事、聽睡眠曲之類,幫助寶寶舒緩情緒,把狀態平穩過渡,讓孩子意識到:「嗨,睡眠時間到了。」

其實這就是一種睡眠儀式。因為,寶寶們雖然沒有時間概念,但他們可以依賴於光線、內在生物鐘以及外在生活的順序來辨識知道自己要做什麽了。

睡眠儀式最好在寶寶入睡時間之前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內,透過他熟悉的一套動作將寶寶從亢奮平穩過渡到平靜狀態。到了寶寶產生困意的那一刻,就能夠平糊入睡。

根據自家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寶寶專屬的睡前儀式。重點是,每個動作都要是寶寶樂意接受的,不能盲目模仿別人的程式。

初為人母,難免為寶寶的睡眠問題焦頭爛額。但說到底,睡覺還是要由寶寶自己的身體節律來主導,大人只能做輔助和引導。把握住娃的節律因勢利導,小改變也會有大不同。

我是親橙,深耕兒童教育與心理問題鉆研的媽媽,致力於如何養成身心健康、自信獨立、善思善學的孩子。養育沒有捷徑,但一定有辦法,育兒路上你遇到的問題,或許我也曾經歷過,關註我,和我交流,攜手破解難題,做個凡事有辦法的家長!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