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總是亂發脾氣,家長該怎麽辦?

2023-11-16親子

孩子總是亂發脾氣,這個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啊。

因為不同年齡,孩子亂發脾氣背後的緣由不一樣。

比如2歲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比以往都要強的「Terrible two」,他想要搬椅子爬櫃子,家人覺得這種行為存在危險,對他進行了阻止,典型的「他想往東你卻讓他往西」,他可能就會發脾氣。

再比如,3歲的孩子,進入秩序比較敏感的時期,乘坐電梯他非得按樓層或開關門的摁鍵,出於某種原因,如果樓層鍵被身邊的大人按了或者其他人幫忙,他想做的事情被大人插手了,他可能也會發脾氣,我兒子3歲多的時候,就曾因為乘電梯沒能按到樓層鍵發過很多小脾氣。

而4、5歲或者6、7歲以上的孩子,那愛發脾氣的成因肯定也會和兩三歲的時候不一樣。

這是分年齡來看的層面。

再來看題主的問題,說孩子「總是」亂發脾氣,能用「總是」這個副詞來形容,按字面意思姑且猜測,孩子亂發脾氣的次數應該是比較多,所以家長顯得無奈。

由於題主沒有進一步的補充,接下來,我結合實際經驗和育兒書籍做以下整合分享,希望給題主及對這個問題也有一樣困惑的父母提供些參考。

☉孩子愛發脾氣,也許需要先了解兩個「期」

※孩子成長階段的三個「叛逆期」

孩子動不動發脾氣耍性子,也許他正在經歷成長階段的某個叛逆期。一般來說,孩子從出生到18歲成年至少要經歷三個「叛逆期」。

•2~4歲:幼兒叛逆期

孩子步入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變得越來越強烈,學會用「不」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不斷嘗試用拒絕來感受這種可以自我掌控的感覺。雖然他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並不足以幫助他更好地表達自我。一旦家人或他人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他就會變得很煩躁或者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6~9歲:兒童叛逆期

6歲開始,孩子大多正式進入學生生涯,在這一時期,他會接觸到大量的知識,經歷不間斷的學習過程,因此他會有「認為自己長大了」的想法;而且這一時期的孩子自我獨立的思想意識也更加強烈,同時這種思想意識會更為直接地表現在他的各種行為當中。他想要嘗試很多事情,也想被認可,更喜歡自主做決定。

這個階段父母也會將關註的重點轉移到孩子學習上,並下意識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比較嚴格的管束。如此,渴望自主的孩子和希望約束並制定許多規矩的父母之間就會產生明顯的矛盾。

•12~18歲:青春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身體逐漸發育成熟,而與之對應的心智卻未必能成長得那麽快。隨著所學知識的豐富,自我成熟的感覺也會比以往都強烈。不過這個階段也可能是他遭遇挫折或挑戰最多得時候,因此他的心理會變得很矛盾:一方面想要證明自己;一方面來自各方面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妥當解決或者滿足自己的預期,會令他不斷對自己產生懷疑;另外身體發育變化也會給他帶來一些沖擊。種種因素加在一起,一旦不好的事情發生,會讓這個時期的孩子變得比較易怒。

而如若父母還是用以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結果可能會讓彼此的關系陷入緊張,激化矛盾。

去年秋季,相熟的一位姐姐就說她家讀初三的老大,真是說不得講不得,沒念叨幾句,暴脾氣就出來,整得她只要兒子在家寫作業,她就索性帶老二到樓下,否則互相「看不慣」。

※孩子0-6歲的不同敏感期

其實孩子總是愛發脾氣,以我個人養育5年多孩子的感受來看,比較集中的是2-4歲這個年齡段(往後的我也還沒經歷,捂臉)。

就像我開頭舉例的那樣,可怕的兩歲,我說我的,兒子非要做他的,就是因為他那會處於自我意識比較突出的敏感期。我們如果提前了解這個資訊,或許就不會覺得他越長越反骨,小小年紀便學會跟我們對著幹,而能針對他這個階段的行為特點去好好面對和處理。

所以這邊,我把0-6歲孩子不同的敏感期整理在一張表格上,題主和有需要的父母可參考了解:

如果想看更詳細的內容,推薦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WX讀書沒有電子版,需要購買紙質書。

其實每個孩子叛逆的年齡或表現,還有敏感期的各種行為,雖不一定都那麽相同,但只有了解清楚令他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幫他理順心裏的煩悶,並進行相應的引導。

☉孩子愛發脾氣,不同情況不同應對

當孩子發脾氣時,如果父母有認真觀察,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並不是享受「發脾氣」,而是展現他們當下真實的感受,比如失落、憤怒或難過。

像幼兒因為某一件事情發脾氣可能是失望,他在那個當下沒法像成年人一樣控制自己選擇「要不要發脾氣」,而是情緒一來就直接發脾氣。開始發脾氣之後,他可能還會忘了是什麽事情令他失望而發脾氣,比如忘了你不允許他吃棒棒糖,只顧著表達他失望的感受。

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接納他、安慰他,而不是責備他、打罵他想要你不想提供或沒辦法提供的東西。如果孩子能感受到大人理解他,並且能情緒穩定,不會因為他發脾氣而斥責他,或者覺得他的行為太過誇張,他也會慢慢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不會永遠處於發脾氣的狀態,面對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任務是記下你們何時、處於何地、同誰、為了什麽事情爭吵,按照這樣的順序梳理下來,基本能發現觸發孩子發脾氣的點。

以下幾種常見的孩子會發脾氣情況,可以參考看看。

★因為外界環境過度刺激或環境中有太多雜訊:

→可以帶他遠離或采取物理隔擋的方式避免他情緒進一步暴躁。

★因為玩耍的活動突然終止,比如你要求孩子不要再玩了,趕緊來餐桌吃飯:

→可以提前給孩子打招呼,利用沙漏等視覺化時間工具,或者智能音箱鬧鐘提醒,告訴他3分鐘沙漏漏完或者3分鐘鬧鐘響了,就暫停玩耍吃飯,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他便不會因突然的終止而生氣。

我經常用這兩個小法子處理要暫停兒子手上活動的情況,剛開始實踐的時候,兒子還是會有小脾氣,慢慢地接受起來就很自然了。

★因為需求沒有被看見,比如孩子想要自己獨處,父母卻非要幹預:

→這種情況可能大一點的孩子身上比較常見,例如六七歲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獨立的需求比之前會強烈,也逐漸具備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並且希望自己去解開心裏的疙瘩。若是發現孩子經常出現這樣的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可能就要慢慢收斂掌控孩子的心思,在引導上逐漸增多,跟隨孩子的成長節奏去調整。

像我兒子現在快6歲,也經常會有要自己獨立解決問題,不想我幫忙的時候,這個時候,我會放下想幫忙的手,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需要的時候我再出現。

★因為心聲不被聽懂,比如孩子都四五年級了,父母還什麽都不允許孩子做主:

→父母對孩子進行一定的要求和約束是好的,但過於嚴管,孩子並不喜歡,也無法全然接受。隨著年齡增長,其實孩子他會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想法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也有想要隱藏的、不想被窺見的小心思,如果父母能理解他想要獲得理解的心情、被尊重的心情,多給予他自主做決定機會,把「不同意」換成「提建議」,或許,孩子就不會老用發脾氣這招來反抗了。

假如孩子經常性發脾氣,而他也並非是兩三歲的階段,或者你和孩子陷入爭吵、對峙或冷戰,這正好提醒你思考和孩子之間哪裏可能出錯,以及如何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交流、溝通。

總結來說就是,對待孩子發脾氣、耍性子的情況,父母要接納、傾聽、了解原因、及時進行疏導和溝通,然後逐步教會孩子學會自我情緒管理。

不要害怕孩子發脾氣,也不要不允許孩子發脾氣,學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需求和想法,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往往更容易讓他配合。 @知乎親子

☉參考書籍:

菲利帕·佩裏【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08月

我是在家辦公師範生媽媽@久錫,知勢榜上榜答主,家有5歲+男孩,我會持續分享實用養育經驗,關註我,一起有意思有意義陪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