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明華(浙江省委黨校、浙江省「八八戰略」創新發展研究院)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在浙江考察時強調,浙江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要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在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這是對科技創新規律的深刻把握,為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培育和增強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素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現代科技創新資源整合的重要特點
透過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在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現代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特點和基本規律。人們對創新的理解最早是基於技術與經濟的結合,探討技術創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美籍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把一種過去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從而實作經濟增長。這裏已經有整合的含義。但在現代科技創新過程中,整合更廣泛、更深層,也更重要。其深層原因在於,新一輪科技革命是一種通用性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雲端運算、區塊鏈、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碼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萬物皆可數」,現實世界中的萬物、包括圖文聲音在內的資訊,都可轉換為虛擬空間中的數據,因而使材料、器材、車間、商店、車輛和人員等等萬物皆可聯。因此數據也成為一種重要生產要素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各環節,極大改變了各行各業的技術經濟範式,推動產業發展由分工深化逐步走向既分工深化又相互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生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大大拓展了創新資源整合的深度和廣度,使得看起來似乎毫不相幹的創新技術能夠超越學科和領域邊界深度整合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和協同效應,從而創造出全新產品。如腦機介面技術將腦科學、人工智能、材料學、機械學等技術整合在一起,實作人的意念遠距離操控機械,服務人類美好生活。再如,汽車制造整合資訊科技使汽車成為超大流動終端和數碼空間,極大改變了人們對汽車功能的認識;農業科技整合化學技術產生顛覆性新型農業;器材制造商可以銷售音樂、圖書,書商也可以成為消費器材公司等等。在現代科技創新和產業經濟範式中,技術門類、行業領域、生產要素類別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新質生產力時指出的,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及其最佳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這是對現代科技、產業深度整合規律的深刻揭示,有力推動了創新理論的新發展。
中國科技創新資源整合的基礎和優勢
新時代以來,中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目前,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十一,研發經費投入穩居全球第二,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世界熱點論文數量全球第一,高被引論文數量保持世界第二位,發明專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國還擁有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數量僅次於美國的一流創新型企業。就是說,中國已經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同時,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網絡、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網絡零售市場;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業體系,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完整的工業規模、完善的基礎設施,使市場牽引創新、創新引領市場,創新技術整合很容易形成完整產業鏈。因此,中國科技創新資源整合的空間無限、潛力無限。
中國也具有廣泛、深度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的巨大體制優勢。傳統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通常是一個從觀察走向科學,透過試驗走向技術、形成產品的過程,是一個較長時間序列的演進過程。而中國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超前謀劃、系統部署,在全國範圍內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原創性、基礎性研究,統籌部署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前沿技術研究、戰略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大大縮短科技創新的時間,提升科技創新的效率。特別是對一些卡脖子關鍵技術的攻關突破,傳統方法通常需要透過反向工程,不斷模仿、試錯,漸近式接近成功,時間長、成本高、效率低。而在健全的新型舉國體制下,可以整合全國相關的科技創新資源,包括各方面已經積累的大量實踐數據,透過人工智能、數碼孿生系統虛擬現實過程、演繹匯出結果,事先設計出技術方案和路線圖,透過正向工程實作創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最佳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在若幹重要領域形成有利競爭、贏得戰略主動。透過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在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些重要論述既是對創新規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對中國科技創新潛能的準確把握和制度優勢的高度自信,是我們推進科技創新,實作高質素發展的根本遵循。
浙江科技創新資源整合的方法和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賦予浙江「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也對浙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高質素發展是硬道理,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和增強發展新動能則是核心支撐。浙江曾是科技創新資源小省,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各級政府持續不斷加大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投入,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浙江已經成長為一個創新大省。目前浙江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四,創新能力百強榜城市數量全國第三,企業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三。但與廣東、上海等地區相比,浙江無論是在科技創新資源還是區域和企業創新能力方面仍有不少短板弱項。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在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整體提升創新能力,推進高質素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的科學道路。
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首先必須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民營經濟是浙江的金名片,民營企業是浙江區域和企業創新的主力軍,一直以來推動浙江區域整體創新能力不斷上新台階,原因就在於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給了民營企業充分發揮作用的廣闊空間,使得民營企業練就了強大的科技資源整合能力,能夠在浙江科技創新資源相對不足的條件下,透過整合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資源為浙江所用,不僅極大提高了浙江整體的創新能力,也推動、帶動了浙江科技事業的發展。新時代新征程,必須進一步發揮好民營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發揮民營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公平的發展環境,讓企業自由發揮作用,但政府也可以更好發揮作用,給企業創新營造更好的環境條件。比如,在人才引進、科技資源配置、重大工程或專案建設等方面給民企提供更多機會。對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了很好的制度安排,提出要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專案建設長效機制;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浙江在落實這些中央部署方面也要走在前、做示範,這也是落實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提出的「三個再」「五個更」要求的題中之義。
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一個重要的條件是這些力量和資源更易於被整合。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就是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方面,要加快建設高質素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核心是培養面向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各類優秀創新型人才。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除了要最佳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充分發揮企業、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科技成果評價等方面的作用,真正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最重要的是最佳化人才成長環境、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強化人才激勵機制,真正營造物盡其利、人盡其才的氛圍。浙江在這方面有先發優勢、良好傳統和豐富經驗,如浙江最早建立技術交易市場、最早嘗試允許技術要素入股和參與收益分配、最早開展人才市場評價等等,在新的形勢下,也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再創新優勢。
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長期看,還要不斷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力量、厚植科技優勢資源,這裏需要政府有更大作為,事實上作為空間也很大。除了持續加大科技教育人才方面的投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外,要更加註重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鼓勵和引導有實力有理想的民營企業和有條件的社會各方建立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增強基礎研究意識,使堅實的基礎研究成為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的不竭源泉。政府要在謀劃建設布局大科學裝置、科學實驗室、大型試驗基地等重要科研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為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支撐。相比先進地區,浙江尤其需要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力量和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等方面。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