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場投研資訊
(來源:CSC研究金屬和金屬新材料團隊)
重要提示:透過本訂閱號釋出的研究觀點和資訊僅供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客戶中符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定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參考。因本訂閱號暫時無法設定存取限制,若您並非中信建投客戶中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您取消關註,請勿訂閱、接收、使用或轉載本訂閱號中的任何資訊。對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誠摯歉意,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效果顯著,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24時,全國汽車報廢更新近270萬輛,汽車置換更新超310萬輛,超3330萬名消費者購買相關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5210萬台,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產品超5300萬件,電動單車以舊換新超100萬輛。由此帶動汽車產銷增速,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34.5/1126.2萬輛,同比分別+34.6%/+35.6%,其中11月產銷156.6/151.2萬輛,同比+45.8%、+47.4%。近日,商務部召開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題新聞釋出會表示,正研究制定明年關於「大規模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相關政策,加力擴圍,汽車、家電、手機等消費品消費加碼,對於鋰、鈷、磁材等相關金屬消費或起明顯拉動作用。
鋰: 據百川盈孚,本周工業級碳酸鋰市每場平均價為7.2萬元/噸,較上周下跌1.4%,電池級粗粒氫氧化鋰均價為6.95萬元/噸,較上周上漲0.7%。供給端,本周國內碳酸鋰產量小幅提高,周內兩家新產能投產。目前鋰鹽廠積極生產,輝石企業仍有小幅增量,雲母企業多維持開工,尋礦積極,鹽湖廠家延續高位開工,大廠年內余量已套保或預售。碳酸鋰總庫存回漲,廠家庫存下滑,下遊積極補庫,庫存上漲,貿易甩貨庫存下滑,市場其他庫存下滑。期貨倉單量漲超4.6萬噸。需求端,儲能及動力市場仍然向好,正極排產積極,尚未出現砍單訊號。本周下遊仍以剛需采購為主,整體采購熱情減退,部份廠家在為1月備貨。目前上下遊新長單折扣尚未完全談攏,大廠長協折扣多在98-99折,小廠難有折扣,鋰鹽廠挺價意圖較高。資源端,國內鋰資源自主可控意義凸顯。
鎳: 本周LME鎳價為15350美元/噸,較上周下跌3.2%;上期所鎳價為122410元/噸,較上周下跌5.2%。本周SHFE鎳庫存3.54萬噸,LME鎳庫存16.14萬噸,合計庫存19.68萬噸,較上周減少1.2%。本周國內硫酸鎳產量預計29500噸,較上周產量減少,開工率同步下調。近期鎳鹽市場基本面未有明顯提振,下遊承接意願表現平平。
稀土&磁材: 本周稀土價格下調。截止到本周四,氧化鐠釹市每場平均價39.35萬元/噸,較上周五價格下調4.02%;氧化鏑市每場平均價159萬元/噸,較上周五價格下調2.75%;氧化鋱市每場平均價555.5萬元/噸,較上周五價格下調1.59%。從供需基本面看,稀土生產企業穩定,供應情緒上持續放量。氧化鐠釹商家積極出貨,而鏑鋱出貨偏謹慎,雖然鐠釹供需關系優於鏑鋱,但是鏑鋱市場有詢單,價格雖然有下降,但相對鐠釹更有支撐。預計12月氧化鐠釹產量仍保持在8000-8300噸,供應穩定。需求方面釹鐵硼企業多數持觀望心態,目前下遊釹鐵硼企業處於寡頭壟斷市場,龍頭企業生產穩定,而中小企業訂單量縮減,後期面臨停減產,當前市場普遍表示,春節前後,中小釹鐵硼企業大部份休假,會導致需求減少。不過行業整體需求量保持穩定,對稀土材料消耗並不會下降太大,只是對後期流動性形成影響。
風險提示:
1、全球經濟大振幅衰退,消費斷崖式萎縮。世界銀行在最新釋出的【全球經濟展望】中預計2024年全球GDP增速為2.6%,2025年為2.7%。該機構認為,隨著通脹放緩和增長平穩,全球經濟正在通往軟著陸的道路上,但風險仍然存在。歐美經濟數據已經出現下降趨勢,若陷入深度衰退對有色金屬的消費沖擊是巨大的。
2、美國通脹失控,美聯儲貨幣收緊超預期,強勢美元壓制權益資產價格。美國無法有效控制通脹,持續加息。美聯儲已經進行了大振幅的連續加息,但是服務類特別是租金、薪金都顯得有黏性制約了通脹的回落。美聯儲若維持高強度加息,對以美元計價的有色金屬是不利的。
3、國內新能源板塊消費增速不及預期,地產板塊繼續消費持續低迷。盡管地產銷售端的政策已經不同程度放開,但是居民購買意願不足,地產企業的債務風險化解進展不順利。若銷售持續未有改善,後期地產竣工端會面臨失速風險,對國內部份有色金屬消費不利。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以舊換新政策延續,消費品需求增長拉動能源金屬需求】
對外釋出時間:2024年12月22日
報告釋出機構: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王介超 SAC編號:S1440521110005
郭衍哲 SAC 編號:S1440524010001
邵三才 SAC 編號 :S1440524070004
免責聲明
本訂閱號不是中信建投研究報告的釋出平台,所載內容均來自於中信建投已正式釋出的研究報告或對報告進行的跟蹤與解讀,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中信建投正式釋出的研究報告為準。訂閱者若使用本訂閱號所載內容,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了解而對其中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產生誤解。提示訂閱者應參閱中信建投已釋出的完整證券研究報告,仔細閱讀其所附各項說明、聲明、資訊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註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註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
本訂閱號釋出的內容並非投資決策服務,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構成對接收本訂閱號內容受眾的任何投資建議。本訂閱號所載內容、意見僅供參考,亦不構成任何保證,訂閱者不應單純依靠本訂閱號的資訊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訂閱者應當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在任何情況下,中信建投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訂閱者根據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做出的任何決策與中信建投或相關作者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