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樓主的習慣一有點像,不喜歡讀第二遍,哪怕再好的書,好像也看不進第二遍。但遇到相關問題了或者想參照書中的觀點還是會去查書。
原來讀書我也追求快,總想著快點把一本書讀完,感覺讀完一本就很有成就感。讀完後也會寫一些總結,來回顧一下書中的要點。但總感覺讀書效率不高,雖然也有一些收獲。
直到最近看了【認知覺醒】和【好好學習】才有點慌然大悟的感覺。
讀書不要追求速度,和一定要把書讀完,主要的是找到書中的觸動點,再觸動點上深入思考,反思,看哪些能用於改善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動。
而且讀書也不要怕記不住,每本書能挖掘一兩個非常觸動自己的點就已經很值了。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焦慮,就是因為只盯著表層的學習量。他們讀了很多書、報了很多課,天天打卡、日日堅持,努力到感動自己,但就是沒有深入關註過自己的思考、行動和改變,所以總是感到學無所獲,甚至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應該繼續加大學習量,結果陷入了「越學越焦慮,越焦慮越學」的惡性迴圈。希望大家不要只追求速度和數量,讀書後能真正改變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