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人們為什麽喜歡彼此擁抱?擁抱真的能提升幸福感和安全感嗎?

2022-11-17新聞
本期內容來自「樂瓜科學護睡研究院」,分享睡眠知識,讓你睡得更香~
文章編號:FM-SSRI(2022)073A

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上一次你主動去「擁抱」他人是什麽時候?還記得對方當時的表情嗎?

如果你為人比較含蓄和內斂,你可能很少與他人擁抱,與人交際時的肢體接觸僅限於握手或者拍肩。

但同時,你會發現,身邊也會有不少「沈迷」擁抱的人:夜晚步行街上的戀人、公園裏跳廣場舞的大叔大媽、小學門口的孩子和家長、機場出口看到丟下行李箱雙向奔赴的異地戀情侶……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疑惑,那麽說明你已經嚴重缺乏「擁抱激素」了。接下來,樂瓜就帶大家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人們為什麽會喜歡擁抱?人們從「擁抱」中到底能獲得什麽?

擁抱的魅力——令人著迷的擁抱文化

人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我們會透過各種各樣的語言或非語言行為來傳達社會意圖, 「擁抱」是傳遞情感和情緒最基本但也是最有效的非語言交流方式之一,人們似乎具備著理解「擁抱」中所蘊含的意義的能力。

在社交中,人們會使用「擁抱」來維持和強化社交關系。如果你還記得英語教材上的閱讀故事,或者身邊有來自國外的友人,你會發現擁抱這一行為在歐美、拉美等國家更為常見。

擁抱禮是西方國家常見的社交禮儀,多見於親朋好友之間或者社交(外交)場合。據說擁抱禮最早起源於交戰雙方和談見面時,彼此伸出雙手表示不帶兵器。因為即便這樣還有互相懷疑的意思,後來便幹脆雙方空手擁抱,慢慢演變成表達尊重、真誠和關愛的禮儀了。

而在社交禮儀較為含蓄的中國,人們通常只會與戀人、親人以及好友相擁,很少會與陌生人行「擁抱禮」,在正式場合以握手禮作為替代。

其實,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體驗就是擁抱,父母的懷抱就是我們小時候所處的最有安全感的環境。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慢慢地遺忘了這種美好的體驗,加上國人的保守矜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越來越遠。

這種現象在獨生子女的原生家庭中更為顯現,我們似乎在不知不覺中缺失了一些難以察覺的東西……

擁抱能促進「擁抱激素」分泌,緩解壓力,加速恢復

擁抱是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流中最普遍的社會接觸形式之一,被用於日常問候、傳達愛意和感情,也用於在消極場合下安慰感到悲傷或沮喪的人。

當一個嬰兒嗷嗷大哭的時候,母親通常會將他/她用雙手抱起,輕輕地來回搖晃,並伴隨著有節奏地輕輕拍打。隨著嬰兒慢慢鎮靜下來、呼吸規律,母親會逐漸將節奏變得舒緩,拍打越來越輕盈和緩慢,直到嬰兒睡著。

皮膚作為觸覺的媒介,是人類最大的感覺器官,與神經系統共同由外胚層發育而成,母親的擁抱和撫摸對嬰兒的大腦和心理發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有趣的是,12周大的嬰兒就能透過觸覺分辨出擁抱者的身份作出對應的生理反應。

嬰兒時期的皮膚接觸就已經可以啟用無髓鞘C-Touch(CT,也稱C觸覺)反應,從細微的差異中反應出嬰兒具備區分擁抱者是熟人還是陌生人的能力

隨著兒童的成長到成年,我們的觸覺仍會繼續影響體內的激素分泌,它能促進催產素的分泌。

因此催產素也叫「擁抱激素」,它同時還能抑制皮質醇(也就是壓力激素)的分泌,穩定我們的情緒。

壓力是多種精神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抑郁癥、倦怠癥以及焦慮癥。在生理水平上,壓力反應包括兩個獨立相互關聯的分支:一種是交感神經系統的啟用導致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增加;另一種則是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HPA)軸組成,下丘腦室旁核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精胺酸加壓素,導致腎上腺皮質醇激素從垂體釋放到迴圈系統中。

總結來說,擁抱的積極情緒不僅能緩解壓力,還能釋放有益激素催產素和多巴胺,降低血壓、減少炎癥的風險、增加主觀幸福感,甚至能加速從病毒性疾病中恢復的速度。

就在今年,一個有趣的實驗證明了,情侶之間的互相擁抱能提升愉悅感和釋放更高水平的催產素和多巴胺。並且女性比男性的效果更好,擁抱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雙方體溫越接近效果越好。

這項實驗也證明了「擁抱」不僅是人類的心理需求,更是生理的需求。

在擁抱條件下,參與者填寫問卷並在實驗開始前提供皮質醇、血壓和情感狀態的基線測量值,並設定了如不同時間、體溫、壓力等多個對照組

「我們每天需要四個擁抱以健康成長;需要八次擁抱來維護人際關系;需要十二個擁抱以更好的狀態來迎接未來」——家庭治療師Virgina Satir。

人們透過「擁抱」調節情緒

在2001年,有一位美國人積臣·亨特在母親的葬禮上聽到了許多關於母親的事跡,得到過亨特母親幫助關心過的人回憶著從她那裏得到的溫暖。

受到了母親的故事的感召,也為了借助他人提供的溫暖來緩解喪母的悲痛,亨特做了一個寫著「Free Hugs」的紙板走在家鄉的大街。第一個與他擁抱的是一位路過的姑娘,她停了下來,看了看紙板,毫不猶豫地向亨特張開了雙臂。

另一邊,一位名叫Juan Mann的澳洲男子在悉尼鬧市街頭同樣舉起了「Free Hugs」的牌子,向路人提供「自由擁抱」,希望能讓大家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和溫暖。

Mann說,這是讓大家笑容綻開的一種方式,「因為只要有一個人跟我擁抱,就會帶動從旁經過的五個路人臉上的微笑」。

類似的「抱抱團」活動給了我們靈感,而科學家們的實驗也充分證明了人們獲取「擁抱激素」並不一定需要是異性或者親人,人們可以借助各種擁抱獲得慰藉和能量,「擁抱」是「自由」的。

撫摸寵物狗等互動能增加主任和狗的催產素水平,降低皮質醇水平;貓的呼嚕聲頻率能舒緩壓力,加強身體治愈力。甚至機器狗和機器貓已經成功地在癡呆癥患者身上進行了試驗,減少了壓力和焦慮、以及精神藥物和止痛藥的使用,減少了煩躁的行為並提高了生活質素。

在社會越來越發展的現在,網絡拉進了人與人溝通的距離,卻不知不覺中減少了本就稀缺的擁抱的機會。你可以與遠在他鄉的好友促膝長談,卻很少跟自己的鄰居和親人說上一句話。

而在疫情仍未完全控制的當下,人們更是減少了擁抱行為,愈發缺少了「擁抱激素」。曾有人試圖透過改裝抱枕來模擬人與人相互擁抱的狀態,可見人們的擁抱需求在日益增長。

一個模擬擁抱的「呼吸抱枕」,它能夠模擬人的體溫、觸感、甚至是體溫。一部份人透過「呼吸抱枕」獲得了「擁抱激素」,但另一部份則對這個模擬人類行為的抱枕感到毛骨悚然而得到了負面的效果

是否有一個能讓我們更簡單、更安全、更持久地享受擁抱的方式呢?

與Mann的想法相同的是, 本土品牌樂瓜睡覺抱枕也主張著「Enjoy hugging」 的理念,不僅希望人們抱著樂瓜,睡得安穩、睡得更香,更希望大家可以把樂瓜當成平時擁抱的新朋好友,以此詮釋擁抱對每個人的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樂瓜睡覺抱枕還是一款專門呵護睡姿的護睡用品,樂瓜睡覺抱枕針對三種睡姿的人體工學造型,采用親膚型嬰兒棉,開創[三重彈力融合]舒柔承托解壓技術,從生理到心理滿足大家對睡眠的需求。

或許,含蓄的中國人還不適應與陌生人的 「Free Hugs」 ,雖然適度的擁抱的確能傳達彼此的關心、愛護、想念等親切的情感,但對不養寵物、外地獨居的年輕人來說,擁抱仍是一件難以獲得的體驗。

現在,有一個更適合中國人習慣的替代,更簡單地獲得安全健康持久的擁抱方式,可以讓人們隨時隨地樂享擁抱。樂瓜睡覺抱枕願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和諧,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讓所有人都能 「Enjoy hugging」

-呵護睡姿 抱著樂瓜 抱出好睡眠-

參考文獻:
①Keep Calm and Cuddle on: Social Touch as a Stress Buffer
②Romantic partner embraces reduce cortisol release after acute stress induction in women but not in men
③Social touch and human development
④Human C-Tactile Afferents Are Tuned to the Temperature of a Skin-Stroking Caress
⑤A calming hug: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a tactile aid to ease anxiety
⑥Berührungsmedizin – ein komplementärer therapeutischer Ansatz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Depressionsbehandlung
⑦Depressed and non-depressed mothers’ touching during social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infants
⑧Affective touch experiences across the lifespan: Development of the Tactile Biography questionnaire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attachment style
⑨The off-line effect of affective touch on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actile perceptual accuracy during the somatic signal detection task
⑩Gentle Versus Strong Touch classifica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s
⑪Infants Show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Specific to Parental Hugs
⑫Perceived Partner Responsiveness Forecasts Behavioral Intimacy as Measured by Affectionate Touch
⑬Oxytocin plasma levels and observed communication behaviors during sexual and nonsexual couple discussions: An exploratory study
⑭Topography of social touching depends on emotional bonds between humans
⑮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discriminates affective significance in social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