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0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飛速創新的真正推動力是什麽(不是補貼) 中國迅速崛起成為全球創新強國,外界認為這是由於政府的補貼和政策。這種說法忽略了中國創新表現優異背後的真正驅動力:巨大的國內市場、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以及激烈的競爭。這些因素造就了一個促進快節奏創新的環境,使中國企業能夠領先。
中國人口多達14億,巨大的國內市場為企業迅速擴大規模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機會。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使企業有機會實作其他市場難以復制的規模經濟。以智能電話行業為例,中國手機品牌在進軍國際市場之前,都聚焦於滿足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
中國創新成功的另一個關鍵驅動力是中國公司以使用者為中心。他們善於將使用者反饋融入產品開發,從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叠代和改進產品,確保產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始終保持相關性。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所帶來的海量使用者數據,為企業了解消費者行為和偏好提供了獨特優勢。
中國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迫使企業快速創新,提高產品質素,降低成本,這種態勢在電動汽車行業尤為明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與歐洲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歐洲,實力雄厚的企業較少,面臨的競爭較小,從而導致創新慢、價格高。此外,中國的社交媒體、共享出行和智能交通管理等行業也出現快速創新的態勢。
毫無疑問,政府補貼在中國的經濟框架中發揮著作用,但它們並不是創新的主要驅動力。國內市場的規模、根據使用者反饋進行快速叠代的能力以及企業間的激烈競爭,為企業的蓬勃發展和高速創新創造了環境。中國的龐大市場和快速的創新步伐對其貿易地位的形成同樣重要。
這些經驗顯然對全球企業有著啟示意義。巨大的市場、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創新和激烈的競爭,共同造就了讓企業蓬勃發展的環境。雖然政府的支持是其中的一部份,但中國成功的驅動力源自其快速叠代的能力和龐大的國內市場。
這種獨特的組合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其他較小市場難以復制的有利競爭。全球企業應了解補貼以外的更廣泛的經濟力量,從而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如何在這個世界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場競爭。(作者Kok How Lee,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