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羅湖區第八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召開。此次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和對廣東、深圳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市委七屆九次全會部署要求,總結區委八屆五次全會以來工作,研究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動羅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勇當先鋒。會議聽取了區委書記範德繁代表區委常委會所作的報告,審議透過了【中共深圳市羅湖區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走在前列、勇當先鋒的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
時序輪替中,奮進者的身姿始終不變;歷史座標上,改革者的步伐始終清晰。會議對全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求,要深刻認識廣東、深圳「走在前列」的責任使命,按照「勇當先鋒」的目標要求,加快建立「三力三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體現新擔當、幹出新作為、展示新氣象,為全國全省全市改革開放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高質素發展穩中求進
產業轉型升級釋放「強訊號」
構建「1+N+X」服務業高質素發展工作體系,制定「三力三區」三年行動方案,出台37項細分領域產業政策,推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個一」工作方案,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將招商引資作為「源動力」工程,新註冊落地企業556家,經濟活力持續增強;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增長70.5%,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實施街區精致化建設、市容環境整治行動,加快推進「八園連通」……
區委八屆五次全會以來,羅湖錨定建立「三力三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目標,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以「12345」重點工作為抓手,推動高質素發展穩中求進。其間,清水河總部新城納入全市「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區」,玉龍填埋場環境修復工程正式開工,大望橋拆除重建工程順利竣工通車,重點區域牽引帶動作用日益凸顯,釋放出城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強烈訊號。
行至水深處,回眸雲起時。羅湖,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是深圳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和精彩縮影,誕生了70余項全國首創改革成果,不斷重新整理享譽全球的「深圳速度」和「深圳高度」。這些精彩實踐,對全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也讓改革基因深深根植於羅湖人的血脈之中,成為羅湖最鮮明的標簽。
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舉創新旗。新時代,羅湖用改革開啟「二次創業」,透過改革破解發展空間受限、公共服務承壓等系列難題。可以說,沒有全面深化改革,就沒有羅湖的「蝶變新生」。與此同時,作為深圳最先發展起來的城區,羅湖也率先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全會報告指出,要弘揚改革開放精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塑造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羅湖高質素發展「蓄勢賦能」。要繼續發揮好黨的領導這個最大的政治優勢,健全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機制,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為羅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證。
爭當「四個先鋒」、樹立「七個意識」
書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答卷」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羅湖對標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如何爬坡過坎、爭先進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根本出路,必須繼續依靠改革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爭當解放思想先鋒,堅定扛起「特區長子」的改革擔當。既要立足羅湖、著眼全市全省全國,又要放眼全球,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去布改革新局、謀發展新篇。要健全改革容錯機制,樹立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營造支持改革的環境、鼓舞改革的氛圍、深化改革的生態,充分激發幹部群眾的改革熱情。
爭當敢破敢立先鋒,主動錘煉攻堅克難的改革魄力。要以改革啟用力、添動力、挖潛力、聚合力、增魅力。要樹立產業轉型的首位意識,加快實作發展動能新舊轉換;樹立招商引資的不二意識,為城區發展註入「源動力」;樹立資源挖潛的深耕意識,用好用足城區每一寸空間;樹立政府執行的經營意識,以最小的財政成本撬動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樹立城區管理的精細意識,打造精致精彩精品城區;樹立公共服務的質素意識,讓民生幸福更可感、更可知、更可及;樹立安全穩定的底線意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素發展。
爭當敢闖敢試先鋒,全力營造奮楫爭先的改革態勢。要在對標落實上先行一步。在學懂弄通吃透改革精神的基礎上,找準結合點和切入點,第一時間把上級的戰略安排,轉化為自身的具體任務,善於沖鋒陷陣、開啟局面。要在先行先試上快人一步。激揚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主動爭改革平台、爭試點任務、爭政策支持、爭資源傾斜,以「奔跑者」的姿態把改革推向前進。
爭當善作善成先鋒,牢固樹立唯真唯實的改革標桿。要樹立系統思維。既突出重點,抓住改革主要矛盾;又增強整體性、聯動性和協同性,以重大戰略實施為牽引,帶動面上改革的整體落實。要註重改革實效。進一步完善改革考核體系、創新考核方式,用高質素發展成效、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成色,不作「為了改革而改革」的表面文章,不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要註重實事求是。從羅湖實際出發,根據羅湖所需所能,因地制宜謀劃推進落實改革,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羅湖特色的創造性、引領性改革。
推進「六大變革」
持續激發高質素發展動力活力
改革任務,就是發展機遇!此次全會審議透過的【實施方案】,從13個領域、60個方面、提出400多條改革措施,形成了未來羅湖改革的「四梁八柱」,重點以「六大變革」為核心,加快流程重構、機制重塑、體系重建,以高質素改革推動高質素發展。
加快推進「效率變革」,進一步深化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和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最佳化國有經濟布局,強化產業投資和空間開發;支持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推進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市場準入、社會信用、產權保護、招標投標等機制;推動政府物業服務「集中采購、集中管理」改革。深化深港合作,推動民生政務事項跨境通辦;落實「五外聯動」改革,建立健全進出口貿易穩定增長機制;聚焦旅遊、醫療等領域,加快引進落地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外資專案;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以產業協作為重點,形成「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區域合作共贏長效機制。
加快推進「動力變革」,進一步健全產業高質素發展機制。以「樓宇集聚、片區集群」為路徑,推動傳統產業透過科技賦能向高端化、國際化、集群化發展;積極發展金融科技、財富管理、黃金金融等金融業態,創新發展航運保險、海洋保險和航空保險;數碼賦能「五大商圈」;以數智、綠色技術升級黃金珠寶產業。以「2+2」產業主攻方向,培育新興產業集群;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建設好清水河人工智能集聚區;匯聚資源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低空經濟商旅文創新套用發展區。加快重點片區、總部集聚區、集中連片區域開發建設;建設跨境數據中心。
加快推進「效能變革」,進一步完善高品質城區治理機制。國土空間利用從增量轉向存量挖潛,最佳化土地利用機制;實施產業空間挖潛、存量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低效用地再開發、國有公共物業集約節約高效利用、集體物業改造等「五大行動」;探索創新老舊小區自拆自建等城市更新模式。搭建基層智治平台,運用 AI+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化套用場景;深化「綜合網格+」改革,推動高效的社會治理體系。
加快推進「質素變革」,進一步構建高標準民生服務供給機制。完善就業優先政策,透過產業發展帶動就業機會。建立優質均衡的教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數智化轉型;持續深化羅湖醫改,建立醫療集團評價標準。打造社區嵌入式民生服務綜合體,推廣市場化營運模式;支持用人單位辦托、家庭托育點等多種模式發展。
加快推進「綠色變革」,進一步最佳化高顏值「綠美羅湖」建立機制。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推進「山海連城計劃」,加快銀湖山-梧桐山「兩山連通」等生態網絡建設;攜手香港構建「梧桐山-紅花嶺-八仙嶺」生態走廊;加快深圳水庫-深圳河生態區「兩山」基地建立;以大梧桐生態融合區為示範,透過市場化路徑、產品化營運,豐富高端生態旅遊產品供給;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培育碳服務市場。推廣綠色消費、綠色建築、綠色能源;構建廢棄物迴圈利用體系,加強垃圾分類管理;規劃新型能源體系,拓展分布式光伏、光儲超充等新能源基礎設施布局。
加快推進「氣質變革」,進一步創新高品位文化軟實力提升機制。深挖國貿大廈、羅湖橋等本土紅色資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涵養獨具羅湖特色的改革開放文化、深港文化交融、時尚潮流文化等城區文化IP;依托怡景動漫基地、筍崗工藝美術集聚區,催生「雲端文化」等新文化消費場景和新文化產品;以「創意+」賦能旅遊、消費、黃金珠寶等傳統優勢產業;拓展旅遊「+低空」「+工業」「+賽事」「+文藝」「+演出」等旅遊產品。
(深圳特區報記者 趙新明 張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