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第三屆亞洲國際水周閉幕 取得多項務實成果

2024-09-27新聞
央廣網北京9月27日訊息(記者王遲)為期四天的第三屆亞洲國際水周於26日下午圓滿閉幕。本屆亞洲國際水周不僅展示了不同國家在水治理領域的成就,也為未來水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取得多項務實成果。
大會現場(圖片來源:水利部)
釋出【北京宣言】 從六個方面保障亞洲及全球未來用水安全
本屆水周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開幕式上,中國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和亞洲水理事會主席尹錫大共同簽署並釋出了成果檔【北京宣言——第三屆亞洲國際水周亞洲水聲明】。
【亞洲水聲明】是歷屆亞洲國際水周重要成果檔,目的是凝聚亞洲國家的治水共識,匯集各國的治水經驗和智慧,就全球關註的熱點水問題發出亞洲聲音,提升亞洲地區在全球水治理體系中的影響力。為體現中國作為東道國對解決亞洲水問題的重要貢獻,本屆水周首次以【北京宣言】的形式釋出【亞洲水聲明】。【北京宣言】充分吸收數碼孿生水利、河流倫理等中國治水智慧和方案,可為破解亞洲各國普遍關心的水問題提供具體可行、普遍適用的中國治水良策。
水利部副部長李良生介紹,【北京宣言】強調以實際行動保障亞洲及全球未來用水安全,並在六個方面作出承諾。一是加強水戰略與水政策創新,樹立節水優先理念,強化流域綜合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二是發展數碼孿生賦能智慧水利,透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數碼孿生技術套用,全面提升水資源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三是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與涉水災害,制定有效的災害防禦和氣候變遷適應戰略,提升早期預警和預報系統,減輕氣候變遷導致的涉水災害影響。四是統籌水與糧食能源安全,促進農業節水增效,提升綠色、可持續水電的最佳化調控功能,促進能源綠色轉型和碳減排。五是保護水與流域生態系,認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同踐行河流倫理,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六是推動知識整合與傳播,充分調動各方參與,共享治水優秀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挖掘、保護、傳承和弘揚水文化。
簽署十余項多雙邊合作協定 為促進與亞洲各國涉水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水利學會秘書長段虹介紹,本屆亞洲國際水周簽署十余項多雙邊合作協定,多家中方機構與泰國、馬來西亞、南韓、印尼、尼泊爾、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等多國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技術合約、合作協定等,為推動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中國與亞洲各國乃至全球涉水合作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當今世界,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水安全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水安全問題日益成為全球性挑戰。為有效應對水挑戰,各國都在付出艱辛努力。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自2000年以來,與洪水有關的災害比前20年增加了134%。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上,【2024年聯合國水發展報告】指出,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著「極高」的水資源短缺壓力,這些區域的水資源利用率都已經超過了80%。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22年釋出的數據,亞太地區有近5億人無法獲得基本的水供應,11.4億人未能獲得基本衛生設施。
此外,全球水生態系和水環境的健康狀況也堪憂。根據聯合國統計,有44%的生活汙水沒有得到安全處理。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釋出的報告,自1970年以來,全球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濕地,淡水動植物野生族群平均下降了83%。亞洲地區同樣面臨著水體汙染、河湖萎縮退化、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水生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多重水生態、水環境問題。
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司長金海表示,中國近年來的治水成就,築牢了保障國泰民安的水利根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水安全支撐保障。著眼當前亞洲和全球面臨的水安全風險挑戰,基於中國治水實踐和經驗,中國利用包括亞洲水理事會在內的多邊平台,積極與各國分享中國治水智慧,提供中國治水方案。
「我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實施了包括中哈霍爾果斯河友誼聯合引水樞紐在內的民生工程,以及瀾湄甘泉行動計劃等暖民心的‘小而美’專案,還與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共建小水電等技術聯合實驗室,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切實增進了當地民生福祉。」金海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