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活動,宣布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
為全面準確理解CCER專案開發、減排量核查、註冊登記和交易結算規則,更好把握「雙碳」新時期自願減排市場的歷史性機遇,此前,國家氣候戰略中心與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聯合主辦主題為「‘碳’路未來,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高質素發展」的專題政策解讀會,權威解讀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頂層設計與具體實施步驟。同時,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對【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則】進行了專題解讀。
【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設計與實施指南】
技術要求嚴格,權威解釋「額外性論證」
![](https://img.jasve.com/2024-1/0b920964ad83e70649301976a2505d5f.webp)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市場部副主任於勝民。
繼生態環境部公開釋出【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之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造林碳匯】等4項方法學釋出幾個重點問題一直引發熱議,亟須權威解讀。例如,【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設計與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額外性論證工具」如何對專案額外性進行一般論證?鑒於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設計邏輯嚴謹、實施復雜,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與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專題政策解讀會上,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市場部副主任於勝民詳細介紹了【指南】的主要內容。
減排量應具有唯一性
於勝民強調,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對減排專案及減排量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首先,減排專案應具有額外性。一個具有碳減排效益的專案,假設沒有減排機制下的核證自願減排量激勵,因面臨投融資或技術障礙,專案不會被實施;而開發為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所獲得的直接或者間接激勵,有助於克服上述障礙,從而得以順利實施並實作相應的減排效益。
其次,減排量應可監測、可報告、可核查,符合專案方法學和相關技術規範。最後,減排量應具有唯一性,減排專案未參與其他減排機制,減排效果不會被重復計算、重復申領。
於勝民提醒,未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周期大部份都是十年,林業碳匯類專案是二十到四十年,在這個過程中專案實施措施一旦發生重大變化,這個專案就不再是之前登記的專案,就需要重新做專案登記申請;如果是一般微小的變化,就需要審定與核查機構予以核查確認。
著重解釋兩個重點問題
於勝民著重解釋了關於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的兩個重點問題:林業專案的碳匯非永續性問題、額外性論證的相關解釋。
【指南】參考國際典型碳信用機制相關做法,明確提出了林業專案應對非永續性的相關要求,一是林業專案設計檔應當說明為防止火災、病蟲害、采伐等影響減排量永續性而采取的措施;二是林業專案在減排量核算時需要根據相關方法學扣除一定比例的減排量,以應對非永續性風險,具體扣除比例按照專案方法學執行。
【指南】中「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額外性論證工具」如何對專案額外性進行一般論證?額外性論證工具指導專案業主從投資分析和障礙分析兩個不同的角度,分析自願減排專案作為商業專案實施時面臨的困難。如果專案面臨的困難都可以量化為財務成本或者收益,則要求必須使用投資分析的方法定量論證專案的財務指標對於投資者不具有吸重力;如果專案面臨的困難無法量化為財務成本或者收益,則可以選擇障礙分析的方法定性論證專案的額外性。
此外,於勝民提醒,生態環境部在制定釋出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時,針對符合條件的特定專案類別還可能設立簡化的專案額外性論證要求。例如,對於那些成本很高、財務指標差從而需要扶持的專案類別,如並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並網光熱發電專案等,可以免予額外性論證。免予論證並不是不考慮額外性或者不具備額外性,而是因為其具備明顯和公認的額外性,所以沒有必要讓專案業主自行論證。
【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則】
規定自願減排專案審定與減排量核昌基本程式
![](https://img.jasve.com/2024-1/989ee4e5ff1d020133233ff305eec165.webp)
中國質素認證中心處長於潔。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23年12月25日聯合印發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則】(以下簡稱「【實施規則】」),自釋出之日起施行。據悉,下一步將會陸續公布第一批第三方審定與核查機構,進一步完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功能,CCER板塊逐步完整。
對於【實施規則】的解讀,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近日專訪了曾參與過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制定、企業碳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以及企業(行業)碳排放核查指南編制等工作的中國質素認證中心處長於潔。
對比2012年前稽核規則,新規有五大不同
於潔介紹,【實施規則】正文包含了七個部份的內容,規定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審定與減排量核查的依據、基本程式和通用要求,內容完備清晰。
於潔對比了2012年的CCER的審定與核查指南表示,新釋出的【實施規則】對溫室氣體自願減排機制的審定與核查流程進一步明確了規定,主要有以下五點值得關註:
首先,要求審定與核查機構根據本實施規則制定「實施細則」,並透過網站向社會公布,同時向市場監管局(國家認監委)備案後,與本規則配套使用;其次,【實施規則】要求審定與核查機構開展策略分析和風險分析,並制定審定方案和核查方案,與2012年CCER的審定與核查規則有所不同;第三,在【實施規則】中明確了現場(場所、樣地)數量要求,方法學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明確了稽核時限。自公示專案設計檔或減排量核算報告公示之日起至出具審定/核查報告之日止,原則上不超過100天;最後,要求審定與核查機構應透過網站向社會公布審定與核查實施細則、收費標準、審定與核查報告及有關資訊等。
值得註意的是,【實施規則】要求專案業主需準備詳細的委托資料,如專案設計檔、相關方法人證書等,確保專案符合【管理辦法】的要求。此外,專案業主需對審定與核查機構提出的整改要求和觀察項作出回應,這不僅強化了專案業主的責任,也提高了專案的透明度;另外,審定與核查機構在【實施規則】框架下,需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確保審定與核查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機構需對審定與核查結論的合規性、真實性、準確性負責,不得泄露專案業主的商業秘密。
為登記之前提供了重要的質素把控環節
2023年10月19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管理辦法】。根據【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生態環境部制定釋出了造林碳匯、並網光熱發電、並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四項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一系列重要配套制度檔也陸續公布,如【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規則(試行)】,其主要包含了總則、賬戶管理、登記、資訊管理、監督管理和附則等內容。
於潔告訴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四項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明確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的適用條件、減排量核算方法、監測方法、審定與核查要點等,是指導特定領域內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設計、實施、審定和減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設計與實施指南】規定了相關術語和定義、基本原則和要求、設計與實施流程及相關要求,進一步規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設計與實施;【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規定了減排量交易方式、交易時間、交易流程以及交易行為監督等具體規則。而本次【實施規則】的釋出為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在登記之前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質素把控的環節。
於潔補充,審定與核查機構出具的審定與核查結果是中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及相關活動的基本依據。規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因此,本【實施規則】的釋出有利於促進自願減排專案審定與核查結果的客觀、公正,保證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的順利開展。
【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規則(試行)】
新系統全流程線上化,將與國際抵銷市場銜接
![](https://img.jasve.com/2024-1/fa9ca5f5d6049f02afabbbbc4c8fd1d2.webp)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市場部專案減排室主任劉海燕。
為規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活動,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制定並公布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規則(試行)】(簡稱【規則】)。相比之前,新【規則】對註冊登記機構作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對CCER註冊登記作出了哪些新的安排?
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與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專題政策解讀會上,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市場部專案減排室主任劉海燕就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管理相關情況進行了解讀。
新註登系統完善了業務功能需求設計
劉海燕表示,按照生態環境部公告,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將負責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的執行和管理,透過該系統受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和減排量的登記、登出申請,記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相關資訊和核證自願減排量的登記、持有、變更、登出等資訊,並依申請出具相關證明。她強調,註冊登記系統記錄的資訊是判斷核證自願減排量歸屬和狀態的最終依據。
她指出,生態環境部組織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北京綠交所等單位共同籌建了新的CCER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新的CCER註登系統完善了業務功能的需求設計,包括實作專案管理和減排量的所有流程線上上完成,如專案公示、申請和登記、減排量公示、申請和登記等。此外,在履約抵銷方面,新系統在與全國碳市場配額註冊登記系統連線的同時,還預留了地方碳市場、國際抵消功能介面。
增加資訊透明度和稽核力度
劉海燕強調,按照【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職責是對申請登記的專案和減排量的完整性和規範性進行稽核,所有申請材料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由專案業主和審定核查機構負責。對於材料不完整、不規範的將不予登記。
考慮到目前社會對於碳中和出具證書的需求,系統設計了CCER登出證書功能。登記主體出於公益目的自願登出其持有的CCER,只需填寫其登出用圖,系統將生成登出證書並公開,保證CCER登出和使用的唯一性。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登記系統建設共分三期規劃建設內容。一期主要完成賬戶管理、減排量登記功能開發等。二期主要完成專案登記功能,並實作與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對接,確保實作全國碳市場履約抵銷功能。三期建設將按照深化自願減排市場要求,完成跨境轉移、國際履約抵銷等功能等。
【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
三種交易方式,滿足各類市場主體需求
2023年以來,CCER重新開機呼聲高企。10月,生態環境部出台【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隨後,北京綠色交易所制定並釋出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簡稱【交易規則】)等配套政策,加快全國CCER市場啟動準備工作。為準確理解掌握交易結算規則,更好把握新時期自願減排市場的發展機遇,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對【交易規則】進行了專題解讀。
交易主體: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法人、其他組織和自然人。先取得註冊登記賬戶,再開立交易賬戶;且每個主體只能開設一個交易賬戶。
交易產品:核證自願減排量和其他交易產品。
交易時間:交易日為每周一至周五;掛牌協定和大宗協定的交易時段為每個交易日的9:30-11:30,13:00-15:00。
交易方式:掛牌協定、大宗協定、單向競價及其他符合規定的交易方式。
爭議處理:雙方協商、交易機構調解、申請仲裁、法院訴訟。
專用賬戶與分賬管理
【交易規則】規定,交易機構選擇符合條件的機構作為結算渠道並開立交易結算資金專用賬戶,用於存放各交易主體的交易資金和相關款項。交易機構對各交易主體存入交易結算資金專用賬戶的交易資金實行分賬管理。
註登機構和交易機構分別完成產品交收和資金交收。交易機構按照貨銀對付的原則,對當日CCER交易逐筆全額清算。清算完成後,清算結果經交易機構和註冊登記機構確認無誤,註冊登記機構完成核證自願減排量的交收,交易機構完成資金的交收。
設定漲跌幅限制和5日凍結期
為進一步規範全國CCER市場交易工作,加強風險管理,【交易規則】為CCER交易建立了清晰的制度體系和必要的限制條件。
建立漲跌幅限制制度。【交易規則】規定,掛牌協定和大宗協定實行漲跌幅限制制度。掛牌協定漲跌幅為當日基準價的±10%,大宗協定漲跌幅為當日基準價的±30%。
設定交易凍結期。【交易規則】要求交易主體買入後賣出或賣出後買入同一交易產品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5個交易日。
實行足額申報制度。【交易規則】要求交易主體申報賣出交易產品的數量,不得超出其交易賬戶內可用數量;交易主體申報買入交易產品的相應資金,不得超出其交易賬戶內可用資金。
實行最大持倉量限制。【交易規則】提出,交易機構將對交易主體的持倉量進行即時監控;交易主體的交易產品持倉量不得超過交易機構規定的限額。註冊登記機構對交易機構即時監控提供必要支持。
建立大戶報告和風險準備金制度。【交易規則】規定,交易主體的持倉量達到交易機構規定的最大持倉量的一定比例,交易主體應當及時向交易機構報告。
同時【交易規則】要求,由CCER交易機構設立風險準備金,用於為維護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活動正常開展提供財務擔保和彌補不可預見風險帶來虧損的資金。風險準備金應當單獨核算,專戶儲存。
頻繁申報和高買低賣將被重點監控
【交易規則】特別單列一章,加強對CCER交易行為的監督,並對六種異常交易行為進行重點監控。
可能對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資訊披露前,大量或持續買入或賣出的行為;固定或涉嫌關聯的交易賬戶之間,大量或頻繁進行反向交易的行為;大筆申報、連續申報、密集申報或申報價格明顯偏離行情展示的最新成交價的行為;頻繁申報和撤銷申報,或大額申報後撤銷申報,可能影響交易價格或誤導其他交易主體的行為;大量或者頻繁進行高買低賣交易;交易機構認為需要重點監控的其他異常交易行為。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任大明 編輯 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