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體制內,晉升副科實職的黃金年齡是多少?

2023-10-12新聞

鄉科級副職以及三級、四級主任科員,是廣大基層公務員能夠走上的崗位 ,有的幹部不到30歲就已經是「副科」,但也有幹部年近40還在「股級」上蹉跎。那麽晉升「副科」的黃金年齡是多少呢?

簡而言之,28歲。 這麽年輕嗎?這是在傳遞焦慮麽?來看看下面的分析。

一、把握青年人的兩個「關鍵年齡」

查閱歷年公務員招考職位表,關於年齡限制最小的往往是28歲,而公開遴選一般要求報考者35歲以下。 實際上無論是否進入體制,28歲和35歲都是青年人生中的兩個重要「分水嶺」。

28歲之前,人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仍處於巔峰,可以「無所顧忌」的犯錯、跳槽,「大不了從頭再來」;28歲之後,就要逐步穩定下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選定行業和領域。35歲之前還有「大改」的機會,雖然可能走了一些彎路,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35歲之後「換道」的成本就很高了,而且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逐漸消磨了勇氣和銳氣,職業和發展基本定型。

體制內更是如此,副科是基層幹部晉升的第一步,「進步的早」不僅僅是進入領導視野、掌握「先發」優勢,更重要的是被提拔意味著組織對自己能力的認可和付出的肯定,會極大激發幹事創業熱情。反之,如果看著身邊的同齡人一個個「進步」而自己「原地踏步」,抱怨、懈怠、躺平等負面情緒就會或多或少的代入工作之中,領導和群眾都「看在眼裏」。

二、年輕是幹部提拔的「最大優勢」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幹部年輕化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套用在幹部隊伍管理之中——有的地方為了「拉低」領導班子的平均年齡,甚至直接在幹部名錄中找符合條件且「年齡小的」年輕幹部「一步登天」進班子。

【任用條例】第八條規定了「提拔擔任d政領導職務」的基本資格,但僅對縣處級領導職位的任用條件進行了明確要求;附則中說明「選拔任用鄉(鎮、街道)的d政領導幹部,由省、自治區、直轄市d委根據本條例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也就是說中央所稱的「d政領導幹部」一般是指縣處級幹部,成為正科之後才能算作「走入仕途」,在組織和領導那兒「排上隊」。

目前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列。 走領導職務通道,鄉科級副職提拔為正職需要滿三年;走職級序列還要多一年,多數情況下只有30之前就晉升副科才有把握在35歲左右走上正科崗位。

再往上走,提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一般應當具有在下一級兩個以上職位任職的經歷」,「由下級正職提任上級副職的,應當在下級正職崗位工作三年以上」。

當上正科提拔處級幹部,不僅要滿足三年以上的時限,還要在兩個以上正科實職的位置上工作過。因此這「第一步」的28歲就顯得尤為重要。至於處級職級(調研員),在基層那是解決臨近退休老幹部待遇問題的,和年輕幹部沒多大關系。

三、平台能保障個人的「發展底線」

2019年起施行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列規定】按照中央、省、市、縣等六類對各層級職級職數進行了核定,平台的優勢十分明顯。在縣一級,正科職數和在職人數比僅為二十分之一,從副科到正科是「大坎兒」,排在前面的還有多年未提拔的「老副鄉長們」,5%的成功比足已淘汰大部份人;從正科到副處是「鴻溝」,不足1%的的成功率,沒有特別突出的成績或者「天降鴻運」,絕大多數幹部想都不會想。相反,在省廳工作,晉升科級沒有職數限制,個人基本不用操心,35歲以前成為處級幹部的「大有人在」。

體制內從不缺乏優秀人才,很多鄉鎮幹部在基層獨當一面,各方面能力都很突出,工作也十分辛苦,但職級並不高,很多人工作了幾十年還是「副科級」,甚至比不上市局機關工作幾年的年輕幹部。

目前多地實施「墩苗育苗」計劃,一些原省廳或市直的90後幹部空降縣直擔任要害部門主要領導,而這樣的機會在鄉鎮熬,需要多久?

因此廣大青年公務員,一方面必須深入基層鍛煉,真正走進百姓、了解民情民意、積累工作經驗,快速提升個人能力水平;但另一方面也要把握晉升調動、公開遴選等寶貴機會,爭取到更高的平台工作和學習,實作個人的長遠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