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山東官宣濟南都市圈獲批,「圈」定6市25縣區

2024-01-23新聞
2024年山東開啟濟南、青島「雙都市圈」建設年。1月22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點出,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得批復,這是在省級層級首次官宣。由此,濟南都市圈成為北方第五個、黃河流域第三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裏。
圖源【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僅做示意。
濟南都市圈包含6市25縣區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一直以來,在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上,山東確定了「一群兩心三圈」的發展戰略,濟南和青島作為兩個特大城市,當仁不讓地成為「雙核心」,引領區域發展,濟南都市圈則是打造黃河流域綠色低碳高質素發展引領區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省政府工作報告官宣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當天,濟南市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透露,濟南都市圈範圍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6市25縣區,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裏,略大於已獲批的青島都市圈。根據山東省政府公布的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青島都市圈陸域總面積2.15萬平方公裏。
據透露,濟南都市圈此次官宣獲批後,意味著離省政府正式公布已近在眼前。
高鐵、供熱為抓手 高水平建設濟南都市圈
根據省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山東高水平建設濟南青島兩大都市圈。圍繞「高水平」,報告提出以「強省會」戰略為牽引,抓好城際高鐵、跨區供熱等重大專案建設。
在城際高鐵方面,濟南「米」字形高鐵網是都市圈城市互聯互通的融合「利器」,其中以已開工的濟棗高鐵、濟濱高鐵為一大抓手。在濟南都市圈,濟南作為「圈心」,與淄博、德州、泰安、聊城已實作高鐵通達,唯獨與濱州未實作高鐵通達,顯然濟濱高鐵將補上這一缺憾。日前公布的【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2035年)】,規劃濟南與周邊市實作「高鐵雙鍊結」,目前濟淄間實作了「高鐵雙鍊結」,濟棗高鐵建成後將實作濟泰間「高鐵雙鍊結」,濟濱高鐵通車後將實作濟德間「高鐵雙鍊結」。於此而言,濟棗、濟濱兩大縱向高鐵專案對於濟南都市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濟(南)濟(寧)高鐵作為「米」字形高鐵網的一「撇」,今年仍處於前期工作階段。
供熱一體化是高水平建設濟南都市圈的另一個抓手。2023年,「石熱入濟」專案跨越80公裏,實作了濟南、泰安「溫暖牽手」,堪稱濟南都市圈綠色低碳高質素發展的經典示範。其實,在2022年公布的【濟南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中就提出,研究實施「萊熱入泰」「泰熱入濟」等供熱管網專案,推進都市圈供熱一體化。隨著「石熱入濟」專案成為長距離供熱的典範,「聊熱入泰」「萊熱入泰」專案將在年內提上日程。
推動五市協同融合發展
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高水平建設濟南都市圈,還要推動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等城市協同融合發展。如何做好「協同融合發展」大文章?
在日前印發的【山東省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將發揮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引領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都市圈核心區域集聚。
具體而言,濟南有四大主導支柱產業,分別為大數據與新一代資訊科技、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山東省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則提出,周邊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五市,分別重點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化學新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氫能生產利用、智能微系統、醫養健康、精品旅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現代高效農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集群、高端紡織家紡服裝等產業集群。透過引導各市以「雁陣形」產業集群為依托,合理確定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構建中心至外圍梯次分布、縱深推進的新舊動能轉換格局。
高水平建設兩大都市圈,報告還提出「發揮濟青高質素發展軸帶作用」。對此,市發展改革委上述人士表示,將聚力打造沿膠濟鐵路科創走廊、世界級先進智造集聚帶、濟青人才集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