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美空中作戰力量競爭的角度來看,在殲-20開始大批次服役之後,F-22和F-35的效能已經不再是世界領先了。但是,美國人還有一大優勢:F-35的部署數量和產量遙遙領先。
前兩年,F-35的交付量因為疫情出現了受阻的情況,每年都能生產超過120架,而且往往要超量交付。比如,2021年度交付了142架F-35,比計劃中的139架多交付了3架。2022年產量為169架,交付了150多架。按理說,洛馬公司在2023年走出了供應鏈危機,完成153架的生產交付任務完全沒壓力。
但是,問題還就真的出現了,而且一來就是一個王炸:F-35在2023少生產了53架,其生產量只有98架,實際交付數量估計也就是91架左右。
雖然西方推測殲-20的年產量有100架,但是我們也知道一款重型隱形戰鬥機是不可能按這個速度交付的,所以F-35的產能仍然是世界第一。但是,殲-20是中國自用的,而美國空軍風接收了48架F-35,這也明證中美在隱形戰鬥機領域的數量差距正在加速縮小。
我們回頭來看洛馬公司F-35的生產能力強大,是因為其有3條脈動生產線,但是現在算下來每條生產線的月產量不到3架,年產量不到33架。按年計劃153架計算,生產達成率僅有63.4%,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
而在需求層面,美軍只接受了48架,剩下的要給日本、南韓、和丹麥等歐洲國家分,都出現延遲交付的情況。
最關鍵問題是:F-35的產量在疫情後為何出現了暴跌呢?網絡上出現了一種聲音:因為對台軍售,中國對洛馬公司進行的制裁,以及限制鎵和鍺的出口,導致F-35出現了某些元器件短缺。
比如,同樣被中國制裁的雷神公司總載就表示:美國軍工巨頭根本無法與中國脫鉤。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因素,但是現在強調這個說法值得商榷,因為中國管制鎵和鍺的出口剛剛從8月份生效,而對洛馬的制裁也是在2023年年初進行的。就算洛馬無法獲中國稀土產品,也一定有庫存,不至於馬上影響到當年的生產計劃。F-35是美國軍工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原材料也會被優先供應。後續就算因為缺少關鍵原料無法全速生產,這個影響應該還需要拉長時間線才能看出來。中國對洛馬公司的制裁,當前只會導致某些零部件的采購價格上漲,但還不是致命的。
所以,真正導致F-35無法全速生產的關鍵,不是中國,而是美國洛馬公司自己,是F-35的TR-3版本遇到技術問題。按美軍的計劃,F-35 Block3「技術更新-3」(TR-3)標誌著戰鬥力更強的F-35後續型號即將出現。
你甚至可以認為,美國空軍的態度是:除非TR-3版本能夠滿足實戰需要,否則就不會再接收,因為不當前的版本無法對抗殲-20。如果美軍一直拒絕接受F-35TR-3版本,導致洛馬公司不敢全速生產。
F-35是一款半成品,現在美國對外出口的是是TR-2版本,也就是具備初始空空作戰能力版本,只能開展最基本的近距空中支援作戰,內部彈倉可以使用武器僅有AIM-120C、GBU-31/32、GBU-12炸彈。
你不要以為TR-3是什麽「王炸」級產品,只是F-35具備全面作戰能力,擁有系統設計與開發階段要求的全部武器與作戰能力的版本。TR-2版本需要升級更先進的軟件、機載核心電腦、全景駕駛艙顯視器和增強型儲存單元等系統。
只有TR-3版的F-35才有能力掛載遠端精確打擊武器,更符合F-35的對地打擊定位。
更重要的是,F-35的TR-3還是未來更先進的TR-4版本的基礎,而這個版本要進行13項電子戰升級、11項雷達和光電系統升級、8項後勤保障改進、7項互操作和網絡改進、7項座艙和導航升級、7項武器系統升級。F-35只能到達TR-4版本,才算是具備了完全的戰鬥力。
而洛馬公司的RT-3版本之所以被美國空軍拒收,就是出現了以及沒完沒了的軟件BUG、發動機供電能力不足,供冷氣能力不足,還有發動機需要超負荷工作。維珍尼亞州眾議員羅布·惠特曼就表示,如果TR-3軟件問題得不到解決,可能會導致F-35出現更多問題。
洛馬應於2023前交付52架TR-3版本,但目前僅完成了其中21架生產工作,一架都沒交付。按計劃,TR-3可能會在2024年3月完成全部完善,最遲在6月完成準備工作,實際是否能完成還是個未知數。
總體而言,不要迷信F-35,那只是一個傳說中非常厲害,但實際上沒有定型,百病纏身的戰鬥機,目前僅有初始空戰實力和最基礎的對地打擊能力,改進潛力幾乎被榨幹,而且使用成本貴得嚇人。希望美國空軍能一直硬下去,讓洛馬進一步降低產能,對此我們吃瓜看戲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