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德國 GDP 兩個現季度出負增長,歐洲「火車頭」成「害群之馬」,德國經濟怎麽了?對歐洲會造成哪些影響?

2023-06-08新聞

工業國的苦難是相通的。

火車頭在於工業生產,第二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有第二產業支撐,才有第三產業的良性發展,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都是老歐洲的經濟發展火車頭。以2022年為例,德國可謂是供給沖擊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能源價格大漲,然而德國依舊交出了相對較好的成績,進出口額分別是增長24.3%和14.3%,貿易順差雖然大幅縮水,依舊能實作797億歐元,這個數據在2021年高達1753億歐元,相對應的是整個歐盟2022年的的貿易逆差高達4320億歐元。

讀者還記得去年的一個熱點麽?德國正式透過 2000 億歐元 援助計劃應對能源危機,此前該計劃遭歐盟多國批評稱損害團結,典型的長期貿易順差下的財大氣粗,也是工業國的優勢,而不是像歐洲其他國家那樣對外長期欠債。比如同為早期工業國的英國,從2019年開始,英國每年對外的貿易逆差高達2000億美元以上,去年數據應該在4000多億美元,同時國內的通脹最高時可以超過10%,在高基數下,最新4月的數據依舊維持在 8.7% ,雖然得益於金融地位,不斷的向外欠債,又不像德國這樣的工業國可以拿工業產能來交換商品,欠的債是越來越多,靠放開留學生來鍍金賺錢嗎?也還不了每年2000億美元的逆差吧。如果工業國的德國是差生,那麽英國怎麽歸類呢?

當然工業國有工業國的困局,以前是國內的產能過剩東西賣不出去,現在經濟全球化中,又與國際需求深度捆綁,美聯儲加息,全球需求市場收縮,外迴圈的經濟體無一例外的,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影響,其中中國表現最好,前五個月還能維持4.7%的增長,但5月的數據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當然前五個月的出口增長不是國際市場需求擴大了,很大可能是從日韓卷走一部份需求,表現為長期貿易順差的日本和南韓都出現了貿易逆差。

再說回德國,一個非常依賴外迴圈的經濟體,在國際需求下降的趨勢下,同時供給沖擊的影響還沒結束,畢竟沒有廉價的能源供應,工業生產成本是要上升的, 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 用於形容現在的德國也非常恰當,全球需求收縮對任何工業國都是沈重的打擊,但又是把自己捆上在歐美的戰線上,利益受損也是首當其沖。

這還不考慮新興經濟體的沖擊,僅以德國最引以為傲的汽車行業為例,傳統的光環正在被新興的汽車行業沖擊,在新能源領域雖然也有建樹,但更多的要去競爭效能了,而不像以前靠著光環就可以收取高昂的品牌溢價。尤其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思維並沒有像老一輩那麽固化,對於新興產業的接受度更高,可不會因為一個標就多花幾萬塊錢,雖然短期還是難以撼動德系車的地位,但總是向著更公平的競爭上走,這也是德國更長期要面臨的挑戰。

話又說回來,工業國問題再多,表現再爛,未來的籌碼也比無限對外欠債的去工業化、經濟金融化的經濟體,靠債務和泡沫強撐要好得多,即便經濟衰退,只要工業體系還在,也能很快的進入復蘇的周期,害群之馬恐怕歐洲還真輪不上德國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