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大神們是從哪獲取優質資訊,比如哪些微信公眾號,知乎?

2018-08-20新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訊噪比降低是不可避免的。甄別、挑選優質的資訊來源,是今後互聯網沖浪人的必備素質。題主在大一就有意識地做這件事,給你點個贊!

主要介紹兩個資訊源—— RSS 訂閱以及 Telegram 。後者需要科學上網,但我相信這應該難不倒機智的知乎er.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必須要說明一點: 一定要以發展、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 。我這裏提到的,可能適合我,但並不適合你;今天優質的資訊源,可能明天就懈怠、變質了,相信自己的判斷力。這篇回答僅僅是一個起點,相信題主會在不斷叠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資訊組合。

RSS 訂閱

RSS(英文全稱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中文譯作簡易資訊聚合,是一種訊息來源 格式規範,用以聚合多個網站更新的內容並自動通知網站訂閱者。
使用 RSS 後,網站訂閱者便無需再手動檢視網站是否有新的內容。同時 RSS 可將多個網站更新的內容進行整合,以摘要的形式呈現,有助於訂閱者快速獲取重要資訊,並選擇性地點閱檢視。——維基百科

一言以蔽之,RSS 可以讓我們自訂地從多個渠道聚合資訊。不必受制於某個 APP,我們可以自主選擇要訂閱的網站(PS:據我所知,RSS 並沒有什麽程式碼門檻)

首先,我們需要有一款 RSS 閱讀器。我目前在用 Readwise Reader,網上也有很多閱讀器推薦,這裏就不贅述了。介紹一下我現在的訂閱源吧,主要是人文歷史、統計、Python、人工智能相關的。我會把 opml 檔放在最後,可以直接匯入閱讀器。

簡介 訂閱地址
觀止·每日一文 每天一篇節選自國內國外的知名作家的短文,5分鐘閱讀量 https:// plink.anyfeeder.com/mei riyiwen
技術+生活網誌 於渺 沒事看看技術人的生活碎碎念,很有意思 https:// yufree.cn/cn/index.xml
桃花源裏人家 我自己的網誌哈哈哈,歡迎支持 https:// yunhao-tech.github.io/a tom.xml
國家人文歷史 https:// plink.anyfeeder.com/wei xin/gjrwls
歷史研習社 看名字就好了,文章質素很不錯 https:// plink.anyfeeder.com/wei xin/mingqinghistory
紐約時報中文網 國際縱覽 http:// t.cn/zWr7czR
FT中文網一周十大熱門文章 從外國的視角看中國 http://www. ftchinese.com/rss/hotst oryby7day

剩下的都是一些技術網誌,感興趣的話可以瞧一瞧:

訂閱地址
美團技術團隊 https:// tech.meituan.com/feed/
OpenAI https:// openai.com/blog/rss/
Jay Alammar https:// jalammar.github.io/feed .xml
Distill https:// distill.pub/rss.xml
Python⇒Speed https:// pythonspeed.com/atom.xm l
Lil'Log https:// lilianweng.github.io/li l-log/feed.xml
統計之都 http:// cos.name/feed/
逛逛GitHub https:// rsshub.app/wechat/feedd d/62aa3bdaa4ca6e10e3b55b4d
fast.ai https://www. fast.ai/index.xml
Reader_Feeds.opml
2.2K
·
百度網盤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也可以 把喜歡的微信公眾號、知乎專欄、新聞媒體欄目加入你的 RSS 訂閱 。推薦兩個 RSS 源的尋找地:Feeddd 免費 RSS 訂閱源、新媒體 rsshub

Telegram

Telegram,電報,一款及時交流軟件,需要科學存取。

在這裏,你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群組,動輒幾萬人。我現在主要把它當作新聞來源。

TestFlight 新聞投稿 https:// t.me/TestFlightCN
風向旗參考快訊 https:// t.me/xhqcankao
竹新社 https:// t.me/tnews365
即刻精選 https:// t.me/jike_collection
今日詩詞 https:// t.me/jinrishici
Python 中文交流 https:// t.me/pythonzh

前段時間被封殺的影子圖書館 Z-lib ,在 Telegram 也找到了新的土壤。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 Bot,和它聊天就能下載電子書了(原來這才是去中心化啊哈哈哈)

還有很多有用的群組、交流頻道和 bot。但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精選幾個作為資訊來源也就 ok 了。畢竟資訊只是輔助,它負責開拓眼界;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實踐和思考,否則容易變得眼高手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推薦 RSS 訂閱源,以及電報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