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實作「橘生淮北」

2024-02-16新聞
新華社西安2月16日電(記者陳鋼、劉彤、孫正好)「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一段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古代典籍中的經典話語,描述了在地域廣闊的中國南方和北方,水果生長環境的迥異。「南果北種」也一直是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目標。
新春伊始,當記者走進陜西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下轄的楊陵區揉谷鎮田東村時,看到一個個火龍果大棚裏,果農們正將色澤艷麗、果型優良的果實裝箱、打包。銷售已近尾聲,豐收的喜悅伴著濃濃的年味兒。
漫步棚間,楊淩青皮她園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營運經理郭娟茹,喜悅間透出幾分感慨,能將原產於中美洲並在東南亞廣泛種植的火龍果引入西北,成為合作社增收和群眾致富的「幸福果」,「太不容易了」。
陜西楊淩青皮她園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試種的木瓜(2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鋼 攝
她說,隨著消費水平不斷升級,西北地區對熱帶水果的需求量快速增長,但長途運輸往往帶來品質下降、口感變差等問題。
在認真分析了南北方種植條件差異、不同水果對適生環境的需求後,合作社負責人王艷發現了在楊淩種植火龍果的機遇:「西北地區溫差大,適合水果糖分積累;溫度較低,適合防蟲除菌;生長周期拉長,肯定能保障水果品質……」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李建明團隊支持下,王艷開始了種植火龍果的嘗試。
考慮到西北地區積溫較低、火龍果在南方基本上是露天種植,王艷從為火龍果藤蔓提供更大生長空間、保證透風性入手,將新一代日光溫室大棚棚高,由3米提升到7米;將大棚跨度由7米擴充套件到30米……一項項革新技術的采用,不僅為火龍果提供了優渥的生長環境,也提升了合作社機械化水平,更奠定了如今總面積超200畝、包括35個大跨度雙拱雙膜大棚組成的基地基礎。
正在大棚帶領家人體驗火龍果采摘的西安遊客李政倫說,對他而言,西北地區還能生產火龍果是件新奇事,「嘗過以後,覺得楊淩火龍果果肉緊實、口味更甜。」
無獨有偶,位於陜西省長武縣亭口鎮的左岸壹號生態農業園,也在農歷新年前完成了首批引種的15個大棚甘蔗的收獲,抗病性更強、甜度更好、產量更高,成為這批「北方甘蔗」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
據左岸壹號生態農業園負責人武孝鵬介紹,甘蔗喜溫、喜光,年積溫需在6000℃以上,平均空氣濕度也要60%。在年降雨量只有400毫米的黃土高原,進行露天種植,「肯定是死路一條」。但長武土壤肥沃、溫差適中,只要為它提供水源充足、溫暖濕潤的生長環境,一樣能保障足夠的糖分積累。
2023年9月19日,觀眾在第30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郭娟茹說,她們生產的火龍果,果芯顏色各異,面向不同消費群體的「紅水晶」「燕窩果」等品種實作了規模化種植。以種苗擴繁、技術推廣為內容的標準化種植體系已覆蓋到全國各地。
2023年,合作社生產火龍果超500噸、收入超700萬元,不僅為周邊近30名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保證了他們總計60多萬元的薪金收入,也為田東村提供了土地流轉收入超20萬元。
楊陵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海峰說,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楊陵全區火龍果種植面積超300畝,以品種培育、種植示範、產品研發為一體的規範化、現代化北方設施火龍果高新技術示範基地,不僅帶動了當地新的產業類別形成,更成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效抓手。
近年來,隨著熱帶水果種植技術日臻成熟和設施農業生產方式更新換代,將南方水果種質資源優勢和北方地區種植條件相結合的「南果北種」,在全國呈範圍擴大之勢。
陜西省果業中心主任趙廣柱表示,在科研專家和職業農民共同努力下,甘蔗、木瓜、鳳梨、藍莓等水果在陜西關中地區引種成功,一些品種還實作了規模化生產。這使他們對於打造品種多元、品質更佳的現代果業體系更具信心。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