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緩步增長、深層轉變」的2023年,宏觀市場從年初滿懷期待的「復蘇交易」,到平地驚雷的「AI浪潮」,再到此後避險資產起勢,各路資金持續流入。展望2024年,資本市場究竟會如何變化?經濟回升的關鍵因素是什麽?如何能更早地挖掘到一些潛在的投資機會?
近日,永贏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權益投資部總經理高楠做客澎湃新聞「春風吹又生」——【首席連線】2024跨年市場展望節目,帶來分析和展望。
高楠曾先後擔任平安資產管理股票研究員、國泰基金投資經理兼基金經理、恒越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2023年初,高楠加盟永贏基金,並行行了他在新東家的第一只基金——永贏睿信,募集總規模突破14.5億元,成為2023年下半年首募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除主動量化及讓利型產品外),現任永贏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兼權益投資部總經理。
永贏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權益投資部總經理高楠
A股許多公司的估值已到低位
回顧2023年,高楠表示,「整體股市的執行與我們對於經濟基本面的預期是有關系的。在2023年年初之際,大家普遍認為可能會有一輪比較強勁的經濟復蘇。」
「但實際上,大家都忽略了許多像出口、制造業等領域,它們在2023年以前的需求是更加旺盛的。」高楠進一步指出,到了2023年,它們並沒有在更旺盛需求的高基數上延續大家慣性思維的高增長,這就使得2023年上半年出現了「強預期弱復蘇」的偏差,因而股市在2023年一季度出現上行後,又在2023年二季度再次回落。
「到了2023年三季度,又因為美債收益率處於比較高的位置上,全球股市都跟著往下跌了一波。」高楠總結道,A股市場在2023年總體延續了先漲後跌,且中間穿插了一段盤整的狀態。
高楠表示,過去幾年像消費、醫藥、新能源等這些關註度非常高的產業,在表現連續好了很多年後,於2023年出現了一種基數比較高的狀態,導致這些產業在2023年的整體表現其實是相對承壓的。
「整體公募基金原先重倉的配置方向其實也體現在這裏面,所以導致大家可能很多買的基金產品在2023年壓力較大。」高楠稱,反倒是一些原本機構配置並沒有那麽高的產業,如人工智能、周期股等,在2023年出現了一波較好的行情。「整體的結構性主線,並不是全部都像大家想的一樣,完全沒有機會,它只是在結構分化上比較明顯。」
此外,2023年A股震蕩之際,固收類產品成為了投資者們的心頭好,債券市場整體呈現回暖趨勢,但權益市場整體表現卻較為清淡。
對此,高楠表示,相較於權益類產品,固收類產品的體驗感的確會比較好。「但本質上,如果你拉長周期來看,上證指數自2021年2月份見頂以來,已經調整了近三年的時間,A股許多公司的估值基本上已經到了非常低的位置了。」
「雖然當下短期市場可能還在調整,賺錢效應並不顯著,但如果把市場放到歷史較長的維度來看,現在這個階段去購買權益產品,或許並不是一個較差的決定。」高楠稱。
積極因素在逐漸積累
經歷了幾個月的市場震蕩徘徊之後,資本市場運轉的齒輪已悄然出現一些積極變量,下一步會面臨什麽樣的經濟形勢,2024年經濟回升的關鍵因素是什麽?
高楠認為,「代表經濟活力的期貨市場,是對短期供需變化最敏感的市場。我們看到,不管是工業金屬、能源,還是跟地產產業鏈相關度較高的一些品種,其實它們在2023年6月份時就已經見底了。」
「到了2023年底,整個期貨市場還迎來了一波不小的漲幅,基本上所有品種都無一例外地實作了上漲。」高楠指出,從期貨市場供需的角度來看,2023年六七月份可能是需求最弱的階段,而目前最差的階段大概率已經過去了。
「2023年壓力整體比較大的是出口,因為前些年確實基數太高了,中國承接了全球所有制造業的產能,導致2023年同比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高楠表示,但是如果大家跟蹤高頻數據的話,就會發現,2023年四季度整體出口負增長的振幅已開始縮窄,2024年或將有機會轉正。
高楠認為,對我們國家而言,「產業的轉型與升級」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只不過在這個轉型過程當中,不要因為某一階段的一些特殊原因而出現明確的下行預期。倘若能規避掉這點,對股市來說,風險可能就沒有那麽大了。」
高楠稱,從2023年七八月份起,第一批政策陸續出台,2023年底到2024年一季度,也一直都有政策在加碼。這些政策的托底和落地,可扭轉大家對於經濟下行風險的擔憂。
「任何政策都存在一個出台到見效的真空期,也是市場分歧最大的一個階段。」高楠解釋道,投資者的情緒可能會被市場每一天的波動所困擾,認為悲觀情緒是在蔓延的,但若觀察真實的經濟基本面,會發現積極的因素是在逐漸積累的,政策的見效也需要一點時間。
2024年,海外變化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的執行和政策?高楠認為,如果美聯儲貨幣政策真的發生轉向,就能為國內貨幣政策騰出空間,讓實際利率從比較高的位置開始往下走,有望利好民營經濟發展。「從歷史幾輪周期來看,在美聯儲加息末期到第一次降息之前的這一段時間裏,不管是A股還是美股,都曾多次出現過還不錯的行情。」
科技依舊是比較關註的方向
談及該如何更早地挖掘到潛在的投資機會,高楠表示,「你的認知一定要領先於市場。」
高楠指出,中國市場的機會非常多,每隔三至五年,就會冒出一些新興性、成長性產業,要對此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與關註度,並以較快的速度去叠代它。此外,很多產業都是呈現周期性波動規律的,對於產業過去周期性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復盤,也有利於投資者做出逆向投資。
站在當下,A股應當如何布局會更有勝算?高楠認為,一是把握結構性機會,二是保持逆向思維。
聚焦到具體的投資領域,高楠則表示,科技依舊是比較關註的方向。
「事實上,熊市之後不必然會是牛市,中間可能會有一個相對較長的結構性市場。」高楠解釋道,所謂「結構性市場」,即在指數上體現不出漲幅,但個股賺錢效應卻相對明顯的一個階段。
高楠進一步稱,結構性市場環境下,科技股大概率會有所表現。「因為在熊市中,不管當時真實的經濟狀況如何,大家都會對未來有所擔憂,導致沒人去買傳統經濟。但科技相當於供給創造的需求,它都是增量市場,凡是出現新的科技革命創新,都會備受投資者關註。」
展望2024年,高楠的關註點則從原來的硬件投入轉向套用可以落腳的場景。高楠舉例道,比如去年演繹的機器人,它其實是AI的落地;再比如說AR,它其實把AI技術嵌入到了眼鏡這種產品形式中。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場景的落地都能開啟增量市場。因此,圍繞著整個泛科技領域,從套用角度尋找結構性機會,可能是我們2024年關註的一個重點。」高楠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