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部副主任)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鄉村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闡明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要求和主攻方向,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有力有效」更加強調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舉措和效果,透過整合資源、突出特色、補齊短板、提高效率,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1 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鄉村振興承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糧食安全是關乎14億多人吃飯的民生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從政治和戰略高度看待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在戰略定位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戰略重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害是種子和耕地」「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形勢復雜嚴峻。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作為首要任務,夯實農業基礎,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面積和產量保持穩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一是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健全耕地數量、質素、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適當提高投資補助水平。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人均耕地少、高質素耕地少、後備耕地少是基本國情,中國仍需高度重視耕地的數量保障、質素提升、生態修復和治理效能問題,建設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且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農田。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等違法行為,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素有提升。
二是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糧食主產區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耕地資源、水資源、生態資源和人力資源發展糧食生產。由於糧食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行業利潤低,容易導致糧食主產區經濟增長速度較慢,出現「產糧大縣、經濟弱縣、財政窮縣」的困境。與此不同,沿海發達地區作為主銷區是國家糧食政策的直接受益者,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經濟發展差距的不斷擴大,勢必影響主產區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最終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這是中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重要舉措,將與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區的縱向利益補償機制構成有機整體,有利於進一步縮小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的經濟發展差距,充分調動主產區重農抓糧的積極性,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三是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使生物技術、資訊科技、新材料技術等新興技術在農業領域推廣套用,推動農作物品種改良升級;透過土地流轉、合作社等方式,實作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透過推廣節水灌溉、有機肥料等綠色生產技術,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透過引入智能農機、無人機等現代農業裝備,實作農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
2 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產業興農、質素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農民增收的關鍵。當前鄉村振興已進入新的質素提升的階段,要把促進產業興旺、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幫助農民持續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一是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構建完備的現代鄉村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既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任務,又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依托區域內農業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開發區域內名優特產品,把小品種做成大產業,形成全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力,透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讓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二是推動特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當前,農業產業結構正從單一的糧食生產向多元化的農產品生產轉變。農產品既包括食用農產品,又包括與農業相關的各類文創產品、生態產品;鄉村產業既包括食用農業產業,又包括農村的文旅產業、生態產業和康養產業等。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需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並舉,構建多元化食物的供給體系。從生產端拓寬食物供給種類,持續推動畜禽產品、蔬菜水果、奶制品等的穩產保供,既滿足人們對食物的多樣化需求,又有效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是提升農民素質,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進入新時代,農民素質提升正從傳統的種植養殖技能培訓向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市場行銷知識的普及轉變。透過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科普宣傳等活動,加快提高農民科技素養,培養新型農民;透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活動,不斷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
3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新時代新征程,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學習好運用好「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出發,找準鄉村振興的切入點,提高工作實效。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0年來,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實施「千萬工程」,探索出一條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小切口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科學路徑,深化了對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和城鄉融合發展規律的認識,為新時代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典型示範。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應著重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建立和美社會風尚。
全面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意味著應著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的現代化水平。農村是億萬農民的家園,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一方面須加快補齊鄉村經濟基礎設施和社會基礎設施短板。強化農村農田水利設施、交通設施、能源設施、供排水設施、環衛設施、資訊網絡設施的建設,完善鄉村教育基礎設施、醫療基礎設施、養老基礎設施和文體娛樂基礎設施,為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創造完備的基礎設施支撐。另一方面應多措並舉增強鄉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不斷增強鄉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美化最佳化宜居環境。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目標是提高鄉村居住的舒適度。應以村莊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為導向,建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有序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從解決環境臟亂差做起,到改水改廁、村道硬化、汙水治理,到實施綠化亮化、村莊綜合治理,到美麗鄉村打造,循序漸進持續提升農村生活品質,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建立和美社會風尚,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重視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讓農民參與鄉村治理。把改造傳統農村與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樹立鄉村文明新風有機結合起來。將文明村、文化村、民主法治村等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推動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作農村農民由點到面、由表及裏的全面發展、全面提升。
4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不應孤立地就鄉村發展鄉村,而是要對城鎮和鄉村發展進行統籌謀劃,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一是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縣城是聯系廣大農村最緊密、最直接的空間結構單元,具有滿足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需求的巨大潛力。應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縣城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水平糊基礎公共服務、產業配套功能,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發揮縣城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就是要統籌縣域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開發、村落分布等的空間布局,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縣域發展作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一方面透過夯實縣城產業基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素發展,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和持續增收;另一方面提高縣城市政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社保和住房等保障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承載和吸納能力。
二是促進城鄉在資源、要素、服務、產品、制度等方面的融合發展。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須在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制度、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向鄉村流動提供制度保障。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7日 06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