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百年開新局。2023年中國反腐敗鬥爭持續向深度廣度推進,並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反腐敗鬥爭如何開展?二十屆中央紀委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對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鬥爭做出安排部署。
近日,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院長吳建雄教授應【中國日報】之約就2024年中國反腐敗鬥爭展望撰文,對強化專項整治、嚴查"蠅貪蟻腐"、深化源頭治理提出見解。2024年1月10日,在【中國日報】重磅刊出。
文章指出,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是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的重要方法和抓手。專項整治要突出重點領域,深化整治金融、國有企業、政法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和糧食購銷等行業的腐敗,堅決清理風險隱患大的行業性、系統性、地域性腐敗。緊緊抓住查辦案件不放松,持續強化高壓震懾。推進重點領域反腐敗,要在不敢腐上持續加壓,始終保持零容忍震懾不變、高壓懲治力量常在,緊盯重點物件、關鍵環節,堅決懲治不收斂不收手、膽大妄為者,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進一步提高發現和查處腐敗能力,善於從異常現象背後發現隱藏的腐敗問題,盯住不放、深入核查,深挖線索、順藤摸瓜,擴大戰果,深挖徹查窩案串案,嚴肅查處重大典型案件,查處新型腐敗、隱性腐敗。用好用足查辦案件成果,加強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更加註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把嚴厲懲治、規範權力和教育引導緊密結合起來,加強黨性教育,用廉潔文化滋養身心,堅決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
文章指出,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蠅貪蟻腐」是反腐敗取信於民的必然要求。相比於「遠在天邊」的「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的「蠅貪蟻腐」,更為深惡痛絕。基層「微腐敗」完全可能成為「大禍害」,其損害的是群眾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已成為影響黨群幹群關系、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的「毒瘤」。要聚焦群眾痛點難點焦點,向基層一線延伸反腐敗職能,推動反腐敗重心下移,把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懲處力度,打通反腐「最後一公裏」梗阻,讓反腐壓力傳導到最基層,增強群眾對反腐敗鬥爭的信心和信賴。嚴肅查處基層幹部雁過拔毛、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克扣侵占、優親厚友等腐敗行為,開展扶貧、民生等領域腐敗行為的專項治理,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正風反腐的實際成效和變化。深挖村居、社區、鄉鎮涉黑腐敗和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堅決清除包庇、縱容和助長黑惡勢力坐大成勢、幹預和阻撓案件調查處理的腐敗分子,嚴肅查處「村霸」、「鄉匪」、宗族惡勢力和黃賭毒背後的腐敗行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文章指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既是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的基本原則,又是反腐敗鬥爭的一個難點。只有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才能遏制和壓縮「圍獵」與甘於被「圍獵」的空間,鏟除不正之風和腐敗滋長蔓延的土壤。但是實踐中也客觀存在民營企業為了正當利益不得不行賄等情形。這就要求執紀執法機關註意把握政策,懲罰行賄犯罪的同時要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盡可能減少刑事追究對企業的附帶損害。要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物件,緊盯工程、金融、國企、扶貧、教育醫療、生態環保、食藥安全等領域的「圍獵」行為,對涉嫌行賄犯罪且屬於長期行賄、巨額行賄、多頭多次行賄等情形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於具有犯罪情節輕微、初犯偶犯、主動投案、積極配合調查、積極退贓、重大立功表現等從輕、減輕情節的,可依法提出從寬處罰建議或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堅持實事求是、依規依紀依法,探索建立綜合運用移送審查起訴、具結悔過、批評教育等多種方式對行賄行為精準分類作出處置。同時,探索建立行賄人員數據庫,為精準有效處置行賄人員提供數據支撐。以實作打擊行賄違法犯罪與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的有機統一。
文章認為,2024年中國反腐敗工作的總體方向就是「持續發力、縱深推進」。總體要求是: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強化反腐敗高壓態勢,聚焦重點領域,集中優勢力量打殲滅戰,堅持把腐敗的重災區、反腐敗的薄弱點,作為攻堅戰的突破點、持久戰的著力點。哪裏沒有突破就向哪裏發力,哪裏是重點難點就在哪裏用勁,系統施治、標本兼治,努力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劉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