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拜登退了,民主黨退麽?|鳳凰聚焦

2024-07-23新聞
最近的電視辯論和杜林普遭槍擊事件後,拜登節節敗退、步步失利,令民主黨內和捐助人信心全無,逼宮不斷,在巨大壓力下,拜登終於宣布退選。甚至有共和黨人要求他即刻下台,提前結束他的總統任期。接替拜登成為候選人人選的副總統哈裏斯和杜林普兩人態度強硬互相叫陣,兩黨誰能勝出,再添變量。
Part. 1
當地時間7月21日下午2點,美國總統拜登在社交賬號上釋出了一封信,宣布退選總統,他表示,在本周晚些時候會向全國發表更詳細的講話,拜登在信中說:「雖然我一直想競選連任,但我認為,為了民主黨和國家的最大利益,我最好退選,專心履行我作為總統的剩余任期的職責。」
資深媒體人 薩蘇:
「他在這個時間選擇退選,意味著依然給民主黨留下打這次選戰的時間。如果他再猶豫一段時間,民主黨內部有可能會出現混亂,等混亂整理完畢,就已經來不及在競選中投入更多資源了。」
這是幾十年來美國總統首次結束連任競選,上一次是1968 年,莊遜總統決定不尋求連任,拜登在這個節點結束大選,既是一個意外的決定,也是一個合乎情理的事態發展結局。
此前,多家媒體密集報道拜登將結束2024總統大選,【紐約時報】刊文:拜登身邊人稱,他似乎接受了自己可能不得不退選。【大西洋月刊】稱,拜登的競選生涯即將結束。【華盛頓郵報】報道,佩洛西告訴民主黨人,拜登可能很快會被說服結束競選。黨內喬治·古尼、奧巴馬等人都對拜登產生了質疑,隨著輿論反對呼聲漸長,似乎拜登退選已成定局。
當地時間7月18日,在遭到槍擊後,氣勢如虹的杜林普首次出現在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現場並行表了演講,與過去每次都要反復拿拜登說事不同,這次演講他只提了拜登一次。
美國前總統 杜林普:
「這屆政府及其所造成的損害令人感到羞恥,我經常這麽說。即使把美國歷史上最糟的10位總統加起來,也不會造成拜登造成的損失,這個名字我只說一次,拜登,就不會再提,就一次。」
從兩人開始競選總統以來,拜登無論在選票支持率和背後資本的實力上都曾一度領先深陷醜聞與官司的杜林普,盡管被定罪、罰款數億,甚至一度傳言因財務困難在網上賣鞋,但杜林普卻因槍擊案中在美國國旗下高舉拳頭的形象力挽狂瀾。
根據美國某政治博彩網站顯示,杜林普贏得美國大選的概率已接近70%,拜登的退選並不是沒有兆頭,起初在6月27日,兩人總統選舉辯論中,拜登與此前3月國情咨文表現出的鬥誌昂揚截然不同,辯論中老態盡顯,似乎無法把控台面,這引發了黨內精英和選民層面的集體恐慌。
Part. 2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呂祥:
「這個轉折點來自於他和杜林普的辯論,在辯論中大家普遍對他的認知能力、表達能力、心智能力產生了懷疑。在這之後就不斷有人質疑他,拜登試圖用若幹個電視采訪來展示他的能力,但是結果是用一個災難掩蓋另一個災難。他在黨內受到的支持越來越微薄,最後到了不能堅持的地步。」
不久前,北約峰會上,拜登就曾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錯誤地說成普京。近期,在接受采訪時,又將美防長柯士甸直接說成「那個黑人」。這也引發了黨內對拜登能否繼續參與競選產生了極大地懷疑。
拜登深知自己的健康狀況,此前在采訪中,被問及有什麽因素會促使他重新評估自己繼續參加競選的決定時,他的回答是健康問題。
資深媒體人 薩蘇:
「實際上大多數人認為他還是一個稱職的總統,但有個問題是他沒法回避的,就是太老了。」
除了身體原因,黨內矛盾也日漸尖銳,越來越多的民主黨人呼籲拜登退選。
7月17日深夜,CNN的頭版頭條寫道:佩洛西告訴拜登,民調顯示他贏不了。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與拜登的關系非常之好,但在關鍵時刻,佩洛西告訴總統,如果他繼續競選,那麽就可能會毀掉民主黨贏得眾議院的機會,佩洛西表示,拜登正在拖民主黨人的後腿。
7月13日,杜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競選集會發表演講時遭到槍擊,死裏逃生,不僅人氣大漲,而且民調支持率飆升,風向一邊倒地倒向了杜林普,這或許是壓垮拜登競選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資深媒體人 薩蘇:
「有的人說杜林普是老虎,有的人說是孔雀,他既會炫耀自己,又會表現出自己的強勢。這一點是已經八十幾歲的拜登很難招架的。而杜林普最終希望達到的結果不是共和黨戰勝民主黨,而是杜林普戰勝拜登,以這種方式取得勝利。但是拜登這次退選卻偏偏不是因為這種壓迫政策,而是一顆打破了杜林普耳朵的子彈,最後造成了杜林普目前較大的優勢,而拜登這時候疲於應對,不得不選擇結束。不論是在民主黨內部的壓力下結束,還是在公眾輿論下結束,反正他被迫選擇結束了。」
健康的影響、黨內盟友的討伐、「金主」的倒戈、對手的崛起,眾多因素交織在一起,拜登明白競選連任已經大勢已去。
Part. 3
拜登的退選也來自於對手杜林普的強勢,盡管是兩個耄耋老人,但明顯杜林普更具有戰鬥力和攻擊性,此前,盡管拜登搖搖欲墜,杜林普卻並沒有打算放過他,借助槍擊案的影響力,杜林普步步為營,張揚的個性讓他愈發咄咄逼人,在7月18日,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現場上,杜林普對拜登再次發起了攻擊。
除了國內移民、通脹等問題,在面對全球局勢杜林普也向拜登發難。7月20日,杜林普甚至以美國下一任總統的口吻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對於再次當選美國總統自信滿滿。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呂祥:
「我相信一旦杜林普執政,他說他一個電話就能結束戰爭,但事實上也沒有那麽容易,因為目前的烏克蘭政府的控制區出現一個徹底的無政府狀態,當這種畫面傳回美國的時候,不比撤出阿富汗的混亂場面震撼度低,當然杜林普有他的話術,他會說這是上一任政府造成的局面。」
另一個導致拜登退選的原因是對手強大而團結的競選團隊,當地時間7月17日,在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占士·戴維·萬斯宣布接受提名,正式成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前總統杜林普的競選搭檔。
資深媒體人 薩蘇:
「他在美國政壇上代表的少壯派,恰好是美國選民所需要的,現在美國的總統選舉都是老人之間的戰爭,需要有新鮮血液補充上來,萬斯在這方面確實能夠有所彌補。」
1984年,萬斯生於一個典型的美國「鐵銹帶」工人家庭,耳濡目染美國「鐵銹帶」的衰敗與傳統工人階級的窘迫,希望透過努力躋身更高階層。
2016年,萬斯以成長經歷為素材,創作回憶錄【鄉下人的悲歌】。這本書在美國工人階級中產生了極大的共鳴,萬斯也成為了這些白人藍領的代言人,而這部份人也是杜林普在競選中最為重要的票倉構成。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錢峰:
「‘鐵銹帶’基本上是指五大湖地區,可以說是1890年美國GDP成為世界第一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些州有著豐富的鐵礦煤礦,包括水上運輸條件,所以當時的制造業特別發達,造就了美國崛起的重要基礎。但是步入了全球化後,美國把一些企業外遷到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為什麽叫鐵銹,就是很多的機器長期沒人用,成為了一堆鐵銹,就把它叫做‘鐵銹州’。這些州在最近這幾次美國選舉中,也是美國兩黨爭奪的焦點。」
蘇州大學講座教授 高誌凱:
「萬斯寫的這群人,恰恰是後來杜林普聲稱他要代表的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杜林普和萬斯他們之間還真的有點心有靈犀。」
Part. 4
拜登退選,誰來接替民主黨參與隨後的美國大選成為了外界關註的焦點,在宣布結束總統競選的同時,拜登表示支持副總統哈裏斯出任民主黨新的總統候選人。
哈裏斯,中文名賀錦麗,1964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非洲裔、印度裔美國人,畢業於美國霍華德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畢業後,她長期從事檢察院工作,2010年擔任加州總檢察長。2020年,哈裏斯被拜登提名成為自己的副總統候選人,2021年1月,哈裏斯就職美國副總統。有分析認為,哈裏斯尤其是在女性和黑人選民中擁有足夠的支持,這使得將她排除在外可能會引發黨內的不滿和分裂。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錢峰:
「一方面從美國的選舉政治來看,如果總統不宣布連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副總統。她作為拜登的副手,會有一個天然的合法性。第二,拜登選舉,無論是這4年的執政,還是在今年的選舉,他都是打著拜登與哈裏斯組合的旗號參加的。如果拜登要退選的話,從理論上講,金主,包括給共和黨、民主黨的捐款,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到哈裏斯的盤子裏。」
拜登退選後,美國【時代】周刊釋出了新一期封面,圖中哈裏斯入畫,拜登則出畫,只留下一個身影。副總統哈裏斯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民主黨替代候選人。她在當天發表聲明稱,很榮幸得到拜登的支持,將盡力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哈裏斯還在聲明中誓言將「盡一切所能團結民主黨和國家,以擊敗杜林普」。
根據美國7月18日民調顯示,對陣杜林普時,哈裏斯的支持率幾乎與拜登相當,甚至優於拜登,在與杜林普的支持率對決中,哈裏斯優於拜登。拜登以5個百分點落後於杜林普,而哈裏斯落後3個百分點,差距更小。
資深媒體人 薩蘇:
「她彌補了拜登的年齡問題。哈裏斯現年59歲,使她可以成為一個既有一定的政治經驗,同時又有年齡優勢的總統候選人,這一點也正是美國民眾所需要的。當然有人認為她沒有國際政治經驗,但她之前到非洲去存取的時候,雖然是要在非洲擴大美國的影響力,可當她看到到處都是中國幫助援建的建築以後,在整個存取過程中她對中國一個字評價都沒有,這其實就表現了她的一種政治智慧,不輕易樹敵。」
民主黨將於8月19日至22日在芝加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原本應該是拜登的加冕典禮,現在變成了一場公開競選,近4700名代表負責選出一位新的總統候選人,在今年秋天挑戰共和黨人杜林普。
資深媒體人 薩蘇:
「1912年,當時美國的總統競選者狄奧多·羅斯福遇刺,遇刺之後,他和他的對手塔夫多兩個人都沒能當選,而是韋遜取得了選舉的成功。那麽這一次也是拜登和杜林普鬥到最後,笑的會不會是哈裏斯呢?」
美國這場競選大戲才剛剛拉開帷幕,接下來還會有哪些戲碼,世界都在關註。
雖有分析認為,無論民主黨換誰參選,面對杜林普、萬斯組合都只是「垃圾時間」,但現實永遠比計劃和推測更為精彩。北約、烏克蘭、巴以沖突等等,與美國政策密切相關的各方面都在保持積極觀察和應對;而全球最受關註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關系也被重點分析,只是無論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對華政策的總基調大概率不會改變。
制片人:何冀寧
編導:傅托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