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梅德韋傑夫又有了新職位

2024-09-26新聞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獲得了一個新職位。據克里姆林宮9月20日釋出的公報,俄總統普京當天簽署法令,在聯邦安全會議內成立了一個跨部門委員會,負責「招募與聯邦武裝部隊簽訂合約的軍事人員」。法令細則表明,該委員會主要負責協調在俄羅斯公民及外國公民中招募合約制軍事人員,評估、改進相應制度措施,並審議對合約制人員的激勵保障機制。

7月17日,梅德韋傑夫(右)在俄羅斯沃羅涅日地區存取一處軍事訓練場。圖/視覺中國

59歲的梅德韋傑夫擔任委員會主席,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被任命為副主席。這是2022年2月俄烏沖突升級以來,梅德韋傑夫獲得的第二項重要任命。他於2022年12月兼任俄羅斯軍事工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普京兼任主席),主持了俄羅斯軍工部門在戰爭開始後的資源整合工作。

俄羅斯官方並未披露在此時成立新委員會的原因。有俄羅斯媒體引述官員的話說,隨著烏克蘭軍隊進入俄羅斯本土庫爾斯克州,有興趣成為合約兵的民眾迅速激增。不過,為招募合約制軍事人員成立高級別委員會,更可能是俄羅斯政府過去一年來整合軍事人員的階段性進展,一定程度上也是俄羅斯私營軍事實體華格納「兵變」事件的回響。

俄羅斯武裝力量采取動員制(義務兵役制)和合約制相結合的方式,實際軍事行動中還有私營軍事團體等其他來源武裝人員的參與。2022年2月「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後,俄羅斯並未迅速擴大合約兵的規模,而是於當年9月進行了規模達30萬的「部份動員」。同時,華格納等團體透過不斷征召「誌願者」的方式擴大武裝規模。

當時的分析多認為,引入合約制,是俄羅斯2008年開始的軍事改革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提高軍隊的專業化能力和戰鬥力。所以,大規模擴充合約制軍事人員,將違背最初的改革目標。但是,隨著俄烏沖突走向長期化,透過帶有強制意味的動員制擴軍又會影響社會穩定,合約制成為俄羅斯政府不能不考慮的選擇。

2022年10月,俄國防部宣布「部份動員」結束。12月,國防部首次宣布將合約制兵源擴容目標從戰前的「到2027年達到50萬」提高到「到2026年達到69.5萬」。一年後,該目標進一步上調為74.5萬人。2024年7月,梅德韋傑夫表示,今年以來已有約19萬人與俄國防部簽訂了合約。

為了吸引更多人簽署合約,俄羅斯政府采取了放寬年齡限制、提高薪金等措施。不過,在推進合約制征兵的過程中,真正關鍵的一步,是將烏克蘭戰場上形形色色的「誌願者」轉為合約制軍事人員。這既可以為正規軍補充有經驗的戰鬥員,又能提高一線部隊的協同整合。2023年6月,時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首次宣布該政策,要求所有「誌願者」在7月1日前與國防部簽訂合約。由於該政策損害了武裝團體領導者的利益,加之此前在指揮、後勤等問題上積累的矛盾,華格納領導人普裏戈任拒絕服從該命令,並在6月23日「兵變」。

表面上看,「兵變」減緩了合約制改革,甚至可能是紹伊古在一年後離開國防部的原因之一。但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認為,長遠而言,為避免不可控風險,該事件可能強化俄羅斯政府改革合約制、整合「誌願者」的決心。

華格納快速募兵的成功經驗,卻可能被參考借鑒。俄羅斯媒體近期披露,當局正在主要城市設立「軍事服務咨詢中心」,投資更高質素的招募廣告。這些華格納曾經使用過的手段,能否讓梅德韋傑夫為俄羅斯招募更多高質素的合約制軍事人員,有待觀察。

記者:曹然

編輯: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