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印媒:印度「電驢」飛速發展,但這種繁榮嚴重依賴來自中國的進口

2024-09-26新聞

印度【經濟時報】9月25日文章,原題:印度兩輪電動車能否挑戰中國的主導地位? 印度的兩輪電動車(E2W)正飛速發展,擁有龐大且持續增長的市場,但出口不到其產量的2%,2024財年僅出口1609輛兩輪電動車。相比之下,中國2023年的出口量為1504.3萬輛。

鑒於在全球兩輪車出口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強大地位,印度完全有能力成為兩輪電動車出口的主要參與者,但挑戰依然存在。印度推出新的「總理創新車輛電驅動革命計劃」,將在2025年3月之前為每輛售出的兩輪電動車提供1萬盧比(1盧比約合0.084元人民幣)的補貼,但這一數額將在次年減半,這可能影響銷量和產量。

此外,印度的電池制造業沒有中國的先進,縮小這一差距將是印度在國內和出口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目前,印度嚴重依賴進口電池元件,這增加了生產成本和物流復雜性。2023財年,印度的蓄電池和電池進口主要來自中國,進口額近26億美元——而當年印度蓄電池和電池進口總額為35.9億美元。

作為新興的兩輪電動車巨頭的印度,在中國面前只是一條小魚。印度本土兩輪電動車增長令人印象深刻,但中國在規模和全球市場主導地位方面遙遙領先。2023年中國銷售出近6000萬輛兩輪電動車,印度僅為94萬輛。同時,中國已確立了兩輪電動車主要出口國的地位,大量出口到東南亞、非洲和歐洲市場。事實上,中國占到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近90%,預計到2035年將繼續占據主導地位。雖然TVS和Bajaj等印度公司開始為其電動車型開拓國際市場,但若印度要在全球範圍內與中國競爭,還有很大差距需要縮小。

盡管印度本土消費者大量使用兩輪電動車,從而推動了產量增長,但這種車型(在印度)的繁榮嚴重依賴主要來自中國的進口。印度政府出台了鼓勵本地化生產的政策,但仍缺乏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本土生態系。許多公司利用政府補貼在當地生產汽車,但仍繼續銷售用進口零部件組裝的汽車。(作者素拉比·薩達,陳欣譯)#百家快評#